奋力开创我市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宿玥〛

大国治理,要在中央,事在四方,根在基层。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十个推进”重点任务、143项务实举措。随着《方案》的落实落细,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将步入新阶段、开创新局面。在这一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以期按时高效完成《方案》的各项既定目标,为实现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加快大连“两先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提高站位、深化认识

把牢基层社会治理出发点

第一,以科学辩证的治理理念全面把握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落实好《方案》,要先解思想“扣子”。深刻领会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部署,辩证把握“三对”关系:一识“远”“近”,实现激发“活力”和再造“秩序”的动态平衡;二讲“大”“小”,实现大处着眼谋划和小处着手发力的齐头并进;三辨“主”“次”,各部门、各层级自领任务、同步发力,市级层面进行战略部署排兵布阵,区街层面加强战术行动落实落细,使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项目为王招商引资等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求实求效谋划“大连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应从我市已有基础和实际出发。我市已有的治理优势是平安建设成果显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相对完善、各具特色的公共服务品牌培树较有口碑、志愿队伍等社会活力因子发育较为充分等,但基层社会治理也存在短板弱项,如基层条块协同、无缝对接指挥、运行机制不畅以及人财物不足等掣肘治理能力提升,基层智慧化治理水平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等。聚焦及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以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切实履行守护社会责任,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务实重干的基本要求。

多方协同、整体推进

抓住基层社会治理支撑点

第一,继续织密党的组织体系,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一是在继续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一贯到底的党组织领导体制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党组织“触角”向基层延伸,做细做实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二是强化机构职能配备,大连全部乡镇(街道)单独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完善党工委对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大事项的领导机制。三是健全街道“大工委”、乡镇和村(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力争实现“大工委”“大党委”全覆盖,并积极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之间共建互联的新平台、新机制,如推广“1331工作法”等。四是加强新业态群体党组织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等新业态党组织应建尽建。五是落实好干部下沉工作机制,通过完善组织联络、应急响应、岗前培训、定岗定责、考核激励、全链条沟通等工作机制,推动机关干部下沉常态化、长效化。

第二,通过“赋能强块”,确保基层各部门协同高效。一是结合乡镇(街道)主体功能和实际需要,优化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构建简约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二是健全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机制,整合现有执法力量和资源,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下沉。三是合理、灵活地设置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彻底解决管用“两层皮”的突出矛盾。四是尽快编制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明确条块权责关系和事权边界,建立职责准入制度,从而为社区准入事项落实落细提供上位制度支撑。五是优化对基层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实际工作成效的评估,既要避免以基层治理合规化监督带来“加压式减负”,又要避免追责问责泛化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第三,通过载体平台建设保障治理资源优化整合。一是推进网格体系重构,在科学整合网格基础上,完善网格运行、调度、监督考核等各项机制,在发挥好网格的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等保底作用的同时,持续叠加、放大网格的服务功能,搭建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加快推进数据资源向基层开放共享。二是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在为乡镇(街道)增加行政、事业编制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保证乡镇(街道)空编缺员及时补齐;在大幅增加社区工作者数量前提下,培养一支责任心强、能力水平较高的基层治理队伍,既要尽可能发掘合适的老党员、“草根精英”加入,还要出台合理的激励措施稳定这支队伍。三是用“真金白银”夯实基层发展基础,在保证每个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基础上,落实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要用足用好党建经费,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充为辅、社会筹措为补的村(社区)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

聚焦重点、回应关切

找准基层社会治理突破点

第一,聚力解决物业管理问题。一是推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一核三联”协调运行机制。二是提高我市业主自治组织成立率,加强相关部门工作统筹谋划和工作指导,通过编制业主委员会成立及管理实操手册、建立重点任务推进机制等确保2023年底住宅小区业委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成立率达到100%。三是完善基层物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并入多元立体的矛盾纠纷解决体系,及时化解物业管理矛盾。四是强化物业服务监管,建立健全物业行业诚信体系,引导居民择优选择物业服务企业。

第二,优化民生诉求的政府回应机制。一是诉求渠道要实现多样化、多选择。除了民众诉求主渠道“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外,12345网站以及语音信箱留言、App、微信小程序等便捷方式也不可或缺。二是诉求回应主体要内外整合。政府内部回应主体不能仅强调属地原则而分拨给街道、社区去回应,应该“条”“块”协商后由合适部门代表政府给予回复;整合吸纳外部回应主体,推动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回应行为。三是建立代表委员社情民意恳谈会制度,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工作组定期到村(社区)收集意见。四是诉求回应行为要讲求实效。要加快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善于发挥主要领导干部对解决民生“关键小事”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从而引导党委、政府各部门工作重心和注意力分配更加向基层倾斜。

(作者系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公共与社会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