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的“治”与“制”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为加快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锚定正确方向,担起历史责任。大连市委、市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才能实现大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正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胡玉亭所言:“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动‘两先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内在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务实行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深化认识。”
知行合一,笃行志远。今年2月15日,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会议召开。这是继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我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千人大会后,第二个全市性重要会议。会后,市委立即成立大连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加快起草《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力谋划新时期大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起草过程中,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胡玉亭三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与各有关部门就《实施方案》内容逐条逐项过筛子、找不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多次研究并提出修改意见。反复锤炼、数易其稿,从起草到印发,《实施方案》两个多月出炉,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实施方案》契合大连实际,针对基层实际事务、实际状况,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精准发力,以“十个推进”重点任务、143项务实举措,为加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了“制”的基础,为大连“两先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我市着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行动纲领,更是市委、市政府回应基层干部所思所想、人民群众所期所盼的一份庄严承诺,也开启了“治”“制”协力,多点突破的大连实践。
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基层一线
基层社会治理,核心是党的领导。《实施方案》中,“推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强化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位居“十个推进”之首。针对过去一些驻区单位各自为政,街道(乡镇)、社区(村)党组织指挥调度缺机制、缺抓手的问题,《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大党委”“大工委”机制,吸收驻区行政执法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单位、规模较大的“两新”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通过“1331”工作法,即由乡镇(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牵头统筹策划,每年要提出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要点;乡镇(街道)、村(社区)与驻区企事业单位互相提供资源、需求、项目“三个清单”,建立定期会商、定期活动、定期反馈三项制度;最后,由党群服务中心做好具体工作承接落实。切实发挥“大党委”“大工委”的“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作用。
《实施方案》还提出,在全市重新划分综合网格的基础上,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健全村(社区)网格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疏通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
根据《实施方案》,我市形成了“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总支)—楼院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组织体系。同时,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楼院党小组长。积极探索网格党支部议事协商制度、监督评议制度等,加强网格内党员管理,让网格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沙河口区李家街道深入推行“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街道在网格层面按照楼院型、企业型、社会组织型建设党支部,带动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合力。为推进难点、堵点问题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李家街道实施“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建立了11大类118小类235项《网格事项权责清单》,依托智能化大数据平台和移动小程序建立“六步闭环”工作法,推进区属各部门职能下沉网格,已成功解决了阳光月秀北坡治理等110余处难点问题,居民纷纷点赞。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开展以来,西岗区白云街道将全街道党组织分为85个社会治理网格,在网格上及时收集民情、调解矛盾、服务群众,用一“网”编织辖区百姓的平安幸福。同时,街道壮大两支平安保障队伍:由街道机关干部、社区网格员、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专职调解员队伍,调处率100%;辖区党员志愿者组成“党员110服务队”,围绕治安巡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疫情防控等方面开展服务。目前该街道已建立平安志愿服务队24支,发展志愿者千余人,成为保障社区一方平安的重要力量。
让基层“有人、有钱、有权、有事干”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到实处?大连找准提升基层组织力、服务力、管控力这一主线,多措并举让基层“有人、有钱、有权、有事干”。
正如大连社区干部们用朴素的话语这样总结,“现在咱大连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权有权”——
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人员不足的问题,《实施方案》明确,开展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计划选派3000余名干部下沉到结对村或者社区工作,实现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全覆盖,强化乡镇街道、村和社区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今年6月20日,在大连博物馆北广场,大连市组织下派干部集中送岗,再次选派525名干部到乡村工作,同时向社区选派2486名干部。至此,全市新选派的3011名干部全部下沉到928个村和743个社区,实现所有村和社区选派干部全覆盖。连同去年选派的403名驻村第一书记,全市下沉村和社区干部总数达到3414名,直接加入到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工作中。
下一步,我市还将组织派出单位党组织与选派干部所在村(社区)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进一步加强选派干部的管理培训、工作指导、关心支持和服务保障,确保选派干部真正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实施方案》明确,在每个社区党组织每年20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础上,增支8500余万元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按照每村每年5万到10万元标准下拨到村,解决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突出问题,提升村党组织服务力。
《实施方案》同时积极回应基层工作者“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普遍现象,明确强调为基层明责减负、赋权强能。
强能方面,《实施方案》提出,推进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通过市县两级减上补下,为乡镇(街道)增加行政、事业编制1500名。解决基层工作者的身份问题、待遇问题、出路问题,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赋权方面,将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落实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应急处置权,以制度形式把综合管理、统筹协调、应急处置的“事权”下沉到基层,确保“吹哨”后有人听、有回响。明责减负方面,《实施方案》明确,建立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明确条块权责关系和事权边界,建立职责准入制度。未经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区市县直部门不得将自身职责范围内的行政事务委托或交由乡镇(街道)承担。对于清单以外的工作,让村(社区)真正有底气说不,切实为社区工作人员“松绑减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下沉到网格,能够积极主动为百姓干实事、解难题。
时下,我市“社区减负”正在全面深化。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实施已明确社区应完成的工作事项共85项,社区承担事项精简率达到50%。“看到这个《实施方案》,我感觉社区工作人员的春天来了。”西岗区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区党委书记郭志英说,她在社区工作18年,这些年感觉社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多工作需要社区完成,可是社区却没有相匹配的能力,这让很多社区工作者感觉身心疲惫。这个《实施方案》真正给基层减负赋能增效,让他们面对老百姓时,从只能说“尽量协调”到现在“尽量解决”,这是一个质的改变。
让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做好了,处理得有条不紊,老百姓都能够顺心满意。我们这个国家,家和万事兴。
如何推进社会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实施方案》提出,要针对社会矛盾风险发生的新变化,着眼更加方便群众、更好服务百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深入推进社会矛盾风险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以最快的速度把《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实处,今年6月16日,我市首家社区“法治超市”在西岗区日新街道兴业社区“开业”。截至6月底,我市1671家社区、村“法治超市”已全部建成并“开业”。社区“法治超市”依托“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人民调解工作室、评理说事点、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等场所筹建,建立以社区书记为“店长”,以离退休政法干警、下沉社区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为中坚力量的志愿法律服务团队,为辖区居民提供五类十项基层法律服务“产品”,涵盖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公证等服务事项,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法律服务实体场所。
与此同时,大连市在线上调解平台建设上也持续发力。大连中院的“法云调解室”在沙河口区“职工e家”试点,通过把智慧法院和诉源治理充分结合,让群众实现足不出户在线调解。下一步,市司法局和大连中院还将借鉴“法云调解室”的成熟经验,把人民法院云调解平台植入司法所、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等场所,利用云技术手段,实现远程视频调解、线上签署调解协议、在线申请司法确认并出具调解书,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更专业、更便利、更优质、更高效的法律服务。
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建设隐患举报与处置信息平台,开展群众身边无隐患活动,印发《隐患举报奖励办法》,设立200万元奖励资金。下一步,将研究制定《大连市应急管理局举报奖励发放流程》,明确隐患举报奖励流程。8月底前开发隐患举报手机App和小程序,方便群众图文举报安全隐患。
如何推进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方案》提出,我市要打造“滨城卫士”品牌,充实志愿者队伍。今年6月底前,市级层面成立“滨城卫士”平安志愿者协会,县区将建立分会,在每个乡镇(街道)将设置至少一个平安志愿者服务站,形成“两会一站”的组织体系。
截至目前,大连金普新区平安志愿者协会的平安志愿者注册人数已达6.5万余人,成为金普新区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建设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该协会的“金普V士”蓝天救援队自2020年成立以来,已查找救助失联、出走、走失及有自杀倾向的人员291人,其中配合公安部门联合查找、救助251人,救助成功率达86%以上。
我市警方下一步将健全落实群防群治“一案一奖”“一事一奖”等激励制度,引导更多群众主动参与到群防群治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安网格建设中来,打造“滨城卫士”品牌,充实志愿者队伍。“咱们大连终于也有自己的平安志愿者品牌了,如果选上了,我一定踏踏实实好好干。”一位外卖小哥听说我市要扩充平安志愿者队伍,表示自己一定要报名参加。
如何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牢牢把握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主动权?《实施方案》提出重塑网格化治理体系,加强网格员力量。按照每200户配备1名网格员的标准把网格员配齐、配强、配到位,同时,再邀请社区老党员、老干部等担任网格信息员,让网格员和网格信息员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做到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不断涌现的平安类基层社会组织,不断创新的警民联防新模式,正把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将“独木”变成“茂林”,形成强大的合力和更广泛的影响力,将守护平安的触角伸向大连的每一个角落。
让治理效能和温度留在基层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生活垃圾怎么分类,小区停车怎么规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解决基层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做到居民有诉求、组织有回应、服务有保障。为此,《实施方案》提出,推进精细化管理,打造美丽宜居城乡环境。进一步完善群众“自治”方式,把小区的业主组织起来,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烦心事”。
细化《实施方案》,长海县依托居民组长、网格员组建的“闲事佬”队伍邀请退休党员干部、教师、退役军人等组成“管闲事”服务队伍,通过常态化收集“闲事”,走访群众,排查发现辖区内风险隐患。有了“闲事佬”,“闲事”不断管起来,居住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
“没想到社区解决得这么快,这么好!”日前,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四块石社区的居民看着新井盖高兴地说。原来,该社区某居民楼院有一处井盖严重破损,正好处在过往道口,对居民出行产生安全隐患。社区“闲事佬”把拍摄的照片发送给了社区“管闲事”服务站,服务站确定井盖位置后,联系施工单位,不仅换了新井盖,还对周边进行了加固。
如此“管闲事”,聚焦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隐患排查、社会治安防范等问题,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为落脚点,开启了群众智慧,营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政府、社会、村(社区)和居民联动共治的工作局面。
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体现。中山区老虎滩街道中兴社区的和合大院,经过几年探索,创新形成了“1315”自治工作法,即建强1个楼院党支部、成立3个自治委员会、制定1套完备机制、用好5支志愿者队伍。目前,原有68栋弃管楼中的29栋实现了居民自治自管。《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倡导、推广和合大院居民协商自治模式,组建以楼长、老党员等为主体的自治队伍,将社区协商工作的起点放在楼院,推动老旧楼院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微治理”局面。下一步,在大连,和合大院的这一做法将由“盆景”变“风景”。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此其时。为确保基层社会治理按时间节点达到预期目标,即今年6月底前形成体系,12月底前让全市人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到2025年基本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市专门制定工作清单,143项举措分别由市委常委和副市长领衔挂帅,带头干、具体办。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半月召开一次例会,专题协调推动,全力确保各项推进措施落实落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随着《实施方案》中一项又一项工作按节点落地、落实,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果必将会传递出更多为广大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