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今年200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改造

与高速公路或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里程短、标准低,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属于“小工程”,却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更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

2022年,我市有59条200公里的农村公里大中修项目列入“省政府绩效考核项目”和“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其中,普兰店20条76.5公里,瓦房店26条78.1公里,庄河13条45.4公里。为确保重点民生实事顺利完成,今年,全市公路系统克服了大中修项目计划增多、材料价格上涨和项目涉及范围广等难题,市航运和物流发展服务中心公路建设部负责人表示,随着工程项目逐步实施完工,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水平和质量。

8月3日、4日,记者随市交通运输局先后来到庄河市和普兰店区,探访了即将完工的两条大中修改造农村公路,听沿线百姓述说——家门口的农村公路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幸福生活。

终于骑上了我心爱的“小摩托”

8月3日,顶着正午的阳光和31摄氏度的高温,庄河市蓉花山镇德兴村兴隆屯村民娄素艳骑着刚买了俩月的崭新小摩托车第一次走上即将改造完工的兴东线,远远地骑车过来,脸上全是掩饰不住的喜悦,“这条道修得老好了!”

兴东线连接德兴村兴隆屯和东义村前川屯,全长8.5公里,在蓉花山镇今年大中修改造工程的四条线中是比较长的一条。德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昕告诉记者,这条线服务两个村千余户两千多人口出行,自2012年新建至今已有10年了,由于年久失修,近年来,道路坑洼不平,给沿线百姓带来不少麻烦。出行不便不说,道路两侧大棚栽植的草莓外运时,因为车辆颠簸造成磕碰,品级降低,“少卖不少钱”。

“收猪的都不爱往里走”,李昕的说法也得到了娄素艳的证实,兴东线改造之前,娄素艳一直骑自行车出行,虽然早就想买台“小摩托”,却担心车速快,在坑洼路上翻了车。今年6月4日工程队进场不久后,娄素艳就去把摩托车买了回来,终于骑上了心爱的小摩托车,“不管干啥都心情愉快。”

蓉花山镇今年有4条农村公路列入大中修改造项目,副镇长姜福龙告诉记者,使用年限几乎都超过了10年。此次改造,在兴东线两侧增加了排水管,之前,每逢汛期降雨,水都淹到了百姓家里。项目经理郝盛宽告诉记者,相比10年前道路新建,此次改造提高了公路建设等级,以水泥级配碎石替代了天然沙砾作为稳定层,以沥青摊铺替代了沥青灌入,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路面的强度、平整度较之前都有了很大提高。

兴东线大中修改造申请了封闭施工,为了将施工对沿线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期间,遇到婚丧嫁娶、医疗急救,“就是把施工车辆都挪开也得让老百姓的车往里走。”郝盛宽说。采访当日,正在进行东义村前川屯路段最后3公里沥青摊铺施工,8月8日兴东线大中修施工结束,正式通车。

庄河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潘永春告诉记者,庄河市2022年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251.47公里,分4批次进行。首批55公里自6月初开工建设,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预计8月中旬可全部结束。剩下三批次196公里,自8月中旬陆续开工,计划10月末前全部完工。

“道修得好,老百姓的生活真是强老了。”

8月4日9时许,普兰店区皮口街道修屯河村王店屯,高王线大中修改造施工现场,刚刚完成沥青摊铺的路面余温仍在60摄氏度以上。王店屯居民孙明东听说家门口的坑洼路快修好了,顾不得暑热,乐呵呵站在路边看着,“我都来看好几回了”,说起修路前,孙明东说:“卖豆腐的都不来,大姑娘也不爱往屯里嫁。”因此,“为了修路,挪、迁、让,老百姓都很配合,一点儿不费劲。”普兰店区交通局乡级公路管理站王兆平科长告诉记者,工程自5月23日进场,“最后两公里沥青摊铺今晚结束,8月5日就正常通行了。”

据介绍,高王线全长4.5公里,沿途经过修屯河村、三河村3个屯,关系到300余户居民的出行,也是省道陈元线和国道长长线之间重要的连接线。记者注意到,高王线两侧种植大棚相对比较集中,在王店屯2号门前,记者遇到了设施农业大户修屯居民吴立春,从2012年涉足设施农业至今,吴立春已经建了27座大棚,栽植各种瓜果蔬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庄园。来收果菜的客商打电话第一句就问“道怎么样”?吴立春说:“道修好了,人家就愿意来。”

2012年吴立春建了自己的第一个大棚,2013年新建了高王线。“头一年大车都开不进来,逼着自己一点点用铲车把果菜往外端,小推车往外倒。”高王线新建通车之后,解决了果蔬外运的难题,吴立春大棚栽植面积不断扩大,果蔬品种不断更新,“一开始是桃子,现在有了樱桃、西红柿,各种蔬菜”。这次高王线大中修之后,道路更加平坦宽阔,农产品不仅不愁卖,还能卖个好价钱,大棚也增值了,“道修得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老百姓的生活真是强老了。”吴立春由衷地说。

编辑:姜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