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优营商环境推动旅顺高质量发展

〚中共大连市旅顺口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六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旅顺口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思想内涵,贯彻落实大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十个新突破”要求,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关键指标体系和国家发改委全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努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大连GDP“三年过万亿”目标扛起更多的旅顺责任。

聚焦办事方便,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旅顺口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紧紧围绕办事方便,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打造“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的政务环境“金名片”,让服务对象从办事过程中感受到旅顺政务服务环境的新变化。

加快政务智慧化建设。智慧政务是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坚持把政务智慧化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依托华录数据湖平台积极开展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大数据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打破信息孤岛。提升“一网通办”能力,政务服务实现100%网上可办,960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最多跑一次,在全市最先完成历史有效证照数据汇聚。推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上线运行旅顺“e顺通”微信小程序,启用智能政务服务工作台,解决申请人8小时外的办事需求,打造“24小时不关门”政府。

探索审批制度创新。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是对审批流程、运作机制进行再造,从而解决审批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审批速度和服务温度。聚焦审批流程再造,积极探索审批制度创新,让群众在审批办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创新推出建设领域项目“预审批”“一张表单”机制,2021年为全区47个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四证一书”审批,审批时限缩短37.5%。实施容缺受理全覆盖,337项可容缺受理事项实现100%容缺受理,大大节省了企业办理时间。建立“司法确认制度”推动纠纷前置化解,为66人达成调解协议,涉及金额100.8万元。

精准解决企业难题。全方位、多角度为企业提供支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入开展“亲商富商结对子解难题”“我为营商环境建设建言献策”“四进四问”等活动,区级领导干部带头为群众办实事73项,党员干部办实事1425项,解决企业群众各类难题112个。健全政策贯彻直达机制,梳理国家和辽宁省出台的关于稳经济、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形成《旅顺口区落实稳住经济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清单》等,今年上半年为1003家企业办理抵退税3.93亿元,减免“六税两费”1500万元。

聚焦法治良好,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打造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对于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提升经济软实力、提升企业经营的安全系数、减少投资风险、规范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旅顺口区坚持把法治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以法治环境的持续改善来促进和保障营商环境的根本好转。

实施党建统领全要素网格化治理。网格化社会治理是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手段,将“全要素”引入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创举。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赋能全要素,覆盖全网格,贯彻基层社会治理全链条,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设置407个网格党支部对全区765个网格进行联建联治,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旅顺”建设。完善网格治理结构,厘清363项社会治理事项属地属事责任,构建起“群众点单、部门服务”治理格局,每年处置各类社会问题15万余件。

全面优化涉企法治服务。办事需要法律咨询,案件需要法律援助……这些法治服务直接关系着老百姓和市场主体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坚持聚焦企业发展需求,积极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助力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创新推出政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不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参与“信用大连”建设,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实施“首接负责制”,推出“一案一督、一案一报”工作模式,今年上半年涉企案件破案率76.47%,为企业挽回了损失。常态化组织律师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法律需求,推行法律援助“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马上办”,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案件28件,提供法律咨询71件次。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梳理法治化营商环境存在的执法突出问题,将一般领域监管事项100%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象,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过程全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度。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形成市场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监管格局。推行涉企柔性执法,首违不罚,在生态环境、农业、文化市场、市场监管等领域制定《免罚清单》,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容错支持。同时,对企业严重违法行为坚决进行严厉打击,确保市场公平。

聚焦成本竞争力强,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市场经济鼓励竞争,竞争要有规则,这就要求政府制定规则来创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旅顺口区持续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下功夫,引导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形成成本洼地、投资高地,打造更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9.8亿元,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西部临港新城核心区等园区建设,地区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旅顺南路、新城区城镇化一期等供水工程建设,为辖区新建项目用水需求做好储备。推进66KV黑石变、66KV寺沟变等项目,将实现全域双电源保障。全力推进天然气入旅工程,从根本上解决辖区用气价格高问题。推动中部快速通道尽快通车,大幅缩短旅顺至大连中心城区的道路距离和通勤时间,加快旅顺融入大连城市组团发展进程。积极协调高铁入旅,争取旅顺并入全国高铁网、畅通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大通道。

持续开展融资常态化。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金融支持政策,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组织开展现场对接,指导企业用好大连“信易贷”基础平台,努力扩大驻区各银行“白名单”企业数量,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今年以来,已投放各类贷款1203笔,共计39.2亿元。全力推进企业上市,推行上市“专班”和“服务秘书”制,盖世食品晋级新三板精选层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企业,德迈仕成为创业板实行注册制以来大连首家IPO企业。

鼓励引导技术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技术、高人力资本投入,自然伴随着成本增加,而创新是降成本的前提,能够持续提供降成本动力。实施创新引领工程,推进全域转型创新,全域打造大连西部创新创业基地、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聚集地和高科技中小企业创业成长苗圃。实施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打造雏鹰—科小—高企—瞪羚的多层次企业培育体系,分类指导、梯次申报——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小巨人企业12家,瞪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9家。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大连分中心等平台公司,落户省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帮助企业对接创新平台、对接高端科研机构创新成果、解决技术难题,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联盟产品展示中心建成投用,21家企业获43项省“专精特新”认定,数量创近年来新高。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步伐,大连亚明汽车部件等8家企业入围全国工业互联网企业库,大连中远川崎等4家企业成功入选省、市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

聚焦生态宜居,打造魅力吸人的城市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既是区域形象的“金名片”,也是集聚人才的“强磁场”。旅顺口区从硬件、软件两面发力,努力为各类人才发展创造最大的空间和最好的舞台。

建设魅力生态环境。旅顺口区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绿色旅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项目化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在全域各村开展“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奖”和辽宁省“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黄渤海综合治理,开展海产品加工行业专项整治,不断提升新老城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全区入海河流实现劣五类水体清零;空气环境持续优化,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市排名第二。

建设高品质生活环境。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快弥补公共服务短板,不断织密民生保障底线,连年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整合11家医疗机构组建旅顺口区总医院,开工建设新院区,加快构建“南、北、新”三院区的总体布局,聚力打造预防、治疗、康复、康养等优质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集群。区域教育教学资源更加趋于优质均衡,被评为大连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示范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完善整治工作推进机制,开展违法建设、自建房排查整治,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市容市貌得到较大改善。

建设活力宜业环境。不断厚植创新创业的土壤,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人才扶持政策,实施多区域、多层次、多类别人才公寓项目,并对符合旅顺口区“两城”建设、“四个产业链”方面的人才提供优先保障。加快建设创新生态,启动旅顺科创大道和生命健康产业园、数据湖产业园等创新空间的规划建设,建设全域承载创新区域。健全多元化科创投融资体系,围绕4条产业链建立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母基金,大连星未来创业创新基金实现首期出资1.5亿元,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基础。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