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新兴 大连海工装备业的嬗变

文丨智斌 本刊记者 王彦堂  

春节过后的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厂区里,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两艘FPSO项目——MV32和“福林”轮先后完成了多项施工节点,工程进度稳步推进。其中,MV32项目已完成所有模块的吊装工程,正在转入后期整合调试阶段;“福林”轮改装项目已完成艏部外转塔延伸结构安装。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工程装备是海洋强国的基石。大连依托黄海、渤海两大海域的临港临海优势,崛起了大连船舶重工、中远船务、大连华锐重工和大连迪世船机等企业,实现了从传统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到新兴的海上风电设备的设计、研发、关键部件配套以及建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乘着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东风,引领大连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从大到强的嬗变。

做大做强传统海工领域

海工装备按照用途一般分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浮体结构物三大类。其中,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是目前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包括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潜水作业船等辅助装备,占据了全部海工装备市场份额的九成以上。

作为开发海洋石油的关键设备, FPSO是集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及生活、动力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海上生产设施,被称为“海上油气处理厂”,是个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与其他形式石油生产平台相比,FPSO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水深范围广、储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转移、重复使用的优点,已成为海上油气田开发的主流生产方式。因其造价高昂、建造难度大、集成程度高,一向被称为石油工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

MV32项目总计37个上部模块,总重量超过4万吨。其中,最重模块超过3600吨。项目最高模块为火炬塔,高度超过175米,全部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建造安装。为保障模块吊装作业的安全高效,项目组统一协调资源,最终保证了模块吊装工作的顺利完成,并获得了船东高度赞誉。另一个FPSO改装的“福林”轮于2021年2月进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开展项目改装工程。该项目舱内结构修理换新工程达到5000多吨,项目单船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目前,该项目已实现200万工时安全生产无事故。

在大连,能建造这样“海上巨无霸”的企业还有很多家。去年8月,在大连长兴岛海关的监管下,全球最大的FPSO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长兴岛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全部改装,顺利下水。这艘海上巨无霸由一艘VLCC超级油轮改装,其天然气产量为世界海上石油炼化平台之最,设计能力为日处理18万桶原油,日处理4.24亿标准立方英尺的天然气,是世界上首例将船壳改造和模块建造整体交由同一家船厂承建的项目,也是国内首个交付之后直接开往油田使用的完整性最高的FPSO改造项目。

大连海工制造历史悠久。1972年5月底,大连红旗船厂历时两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1号”的建造任务,并于当年6月8日由海军拖轮从大连港拖至塘沽海洋石油基地进行升船试验。这是依靠我国自己的设计力量、造船队伍,完全使用国产设备和材料,通过大协作和联合攻关建造的国产第一艘自升式钻井平台。此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大连在海工装备制造方面形成了很强的制造能力,涌现了大船集团、大连重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企业,在不少领域的配套设备方面都形成了基础,通过专业平台从基础的设计、研发到制造、配套全面补短板,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018年3月16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船集团)对外发布消息称,由大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第六代A5000型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3月14日在大连正式交付。该平台型长104.5米,型宽70.5米,总高105.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钻井平台之一,适用于全球1500米水深海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9144米,最大可抗16级台风。A5000型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正式交付,标志着我国深水钻井高端装备梯队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

作为国内最早进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也是唯一同时具有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设计建造经验的企业,大船集团目前具备全部详细设计能力和部分基本设计能力,是国内海洋工程产品设计建造最具优势的企业。大船集团目前交付及在建的海工产品70余座,是中国建造海洋工程装备产品种类最齐全、业绩最丰富的建造企业之一。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重工)着力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先后在超大型船用曲轴国产化研制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继研制成功11S90ME-C型特大对接型曲轴后,大连重工又研制成功世界最长全冲程6G80ME-C型曲轴,成为全球第四家、国内唯一能够制造该型曲轴的企业。同时,大连重工实施传统主导产品高端升级与高精尖产品研发并行战略,研制成功世界首创的2万吨桥式起重机、执行澳大利亚标准的1.45万吨/小时堆料机和1.27万吨/小时装船机等重大高端装备,填补了国内外空白。2018年12月13日,集团控股企业大连华锐船用曲轴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球首支、世界最大22000标箱集装箱船用曲轴成功下线,这是继成功出产国内首支曼恩系列特大对接11S90ME-C型曲轴、G80型曲轴和瓦锡兰系列82T型曲轴之后,在超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用曲轴制造领域中首次登顶,填补了世界空白。2020年,大连重工又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套敞顶集装箱及通用敞车两用翻车机、出口澳大利亚FMG公司5850/5850吨/小时·45米堆取料机等系列高端设备……一系列的成绩,标志着大连重工步入国内外同行业中的领军行列。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全球竞争产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密集的行业,同时又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它需要高度发达的造船、石化、机械、电子、信息等相关行业的保障和支撑,反过来也直接促进十余个相关行业快速协同发展,产业带动性强。”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比如中远船务目前就能够做到覆盖设计、建造、安装三个环节,形成总包能力,其大连公司已形成以FPSO改装,钻井船、FPSO、小型LNG船建造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挺进海上风电新兴领域

2021 年 12 月 31 日,由中国电建所属华东院 EPC 总承包的华能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举行全容量并网发电仪式。该项目是我国北方单体容量最大、纬度最高的海上风电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庄河海域石城岛东侧,装机容量 650 兆瓦,共计安装 111 台风力发电机组,年上网电量可达 17.3 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 54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12 万吨。在当下中国致力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这一消息立刻将海上风电这一人们并不熟悉的名词推上了热搜。

早在2009年,大连就对庄河海域开展普查,编制了《大连市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2013年7月获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庄河市海域海上风电规划8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90万千瓦。这是辽宁省唯一批复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是庄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契机。

2015年,庄河与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海上风电项目开发权协议。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助推下,用时仅13个月就完成了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创造了当时海上风电核准最快的“庄河速度”。风机的旋转,带动了风电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海上风电需要大量的风机沉桩风机叶片等装备,其背后是风电装备制造业、风电服务业的融合。

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隶属于世界五百强中国船舶集团下属第725研究所,主要从事新能源风电产业,以风电叶片等特种非金属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为主。就在庄河海上风电项目签约不久,2015年3月23日,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地就位于庄河市大连新兴产业经济区临港产业园。大连公司主要生产海上5兆瓦、陆地2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叶片等,成立三年多产值就达到3.5亿元。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对庄河海上风电场发展充满信心,未来还将建设一个叶片测试基地。

与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中船重工集团。2018年12月12日,由集团投资 4.9亿元,在离风场40公里的大连北黄海经济区内建设的中船重工风电装备产业园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产业园于2017年4月开工,目前已有4个项目入驻,园区规划年风机产能30万千瓦,叶片产能60万千瓦。作为东北第一个海上风电产业的配套项目,中船重工风电装备产业园经过发展,短时间内就下线了世界上最长的83.6米的风电叶片。假以时日,这里不仅将成为我国海上风电装备的主要生产基地,更将为后续海上风电开发提供经验和示范,也为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的良好结合,开辟新的发展模式。

大连北黄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祥东表示,以海上风电建设为主的庄河新能源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已达到百亿元规模,建设期年实现税收1亿元左右。“经过多年培育的新能源产业未来将成为庄河支柱产业,当地也将继续大力引进清洁能源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激活壮大发展新动能。” 

随着海上风电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连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在大连重工中革高端核心部件研制基地,车间里一片大干景象,许继集团3.6兆瓦批量风电齿轮箱项目、中国海装5兆瓦风电批量齿轮箱等产品都进入了生产关键期,有的已经陆续发货。“一季度,我们计划出产1170余台齿轮箱,生产任务特别饱满,700余人次从大年初四开始出勤加班,依据项目进度要求,保质按期抢撵生产进度。其中,1月份我们共计出产了126台风电齿轮箱、305台工业齿轮箱,实现产值2.6亿元,创近十年来首月同期最好水平。”大连重工下属通用减速机厂生产负责人王军介绍说。 

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出台后,大连重工研判风电齿轮箱市场未来发展的主流机型,提前研发布局,加大对陆上大兆瓦风电齿轮箱技术的攻关储备。凭借技术能力和以往精益履约的综合实力赢得了顾客的认可,最终成功与多个顾客签订系列批量订单。截至2月中旬,大连重工已累计完成陆上平价系列风电机型铸件产品675套,为取得风电平价时代新发展抢得先机。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轴承制造企业,瓦轴集团先后自主研发了一批高技术、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风电轴承。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利润和员工工资收入均比2020年大幅度增长,三项指标已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1月份,公司接到60套4MW偏航轴承加急订单,我们立即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产品提前10天发给客户。2月份该客户又下了订单,我们正全力以赴加紧生产。”瓦轴集团风电轴承公司小线产线长王仕明说起生产头头是道。

随着订单的增长,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瓦轴集团风电轴承公司最迫切的攻关项目,一系列技术革新正在生产现场逐步推进。“我们在加速为客户研制新产品的同时,开发新工艺,实施工艺路线优化,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完成了提升风电大兆瓦轴承产能目标。”风电轴承公司技术质量负责人吕宝介绍,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瓦轴集团今年风电轴承的高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多家企业深度介入海上风电装备领域,大连更呈现出多点开花态势。1月29日,招商局太平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举行合资协议签约活动。根据协议,双方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园、世界级战略性新能源产业集群,通过对海上风电集中大规模连片开发,成为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引领者。此前的 1月26日,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也落户太平湾,太平湾借助远景能源在全国海上风电建设先进经验,推进风电产业发展。目前,国内多个央企和沿海省份都加大了海上风电的投入,大连抓住海上风电发展黄金期,积极参与其中,未来值得期待。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大连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已从过去单一的传统海工领域向新兴的海上风电领域迈进,实现了从“一条腿走路”向“两条腿跑步”的转变。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连也正全力建设海洋中心城市。在大船集团、大连重工等知名企业引领下,大连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正在加速前进,为大连2024年完成GDP万亿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