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野生海参采捕季来啦!

11月7日,立冬。长海县獐子岛喜气洋洋,随着二十余名潜水员“尊重自然,限量采捕”的郑重宣誓,十条渔船同时出发,驶向马牙滩海域。由此,獐子岛原产地野生海参采捕季正式拉开帷幕。

马牙滩位于獐子岛西北侧海域,是大连地区少有的纯种野生海参生息场所。今年立冬日,天公作美,海面风平浪静。跃入海中不足十分钟,就有潜水员带着满满一袋子海参浮出水面。盛满海参的袋子很快被船上的工作人员拉上船,袋口向下一抖,“刺球”一样的海参滚滚地涌入专用的盆型容器中,不时掉落地面上还会高高弹起,就像是一只会跳舞的海参。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些海参大概每斤是3-4头左右的大小,按照个数粗略估计,潜水员这第一次下水可谓收获颇丰,采捕上来的海参大约在60斤左右。

“尊重自然,限量采捕”的誓词并非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船上的工作人员一边统计个数,一边把个头稍小的海参扔回海里。“个头小的,得回到海里继续生长,”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为了保持海参的有序成长,海参采捕过程严格执行分拣程序,只有规格达到要求的海参才能进入分拣容器并填写信息标签,记录下采捕时间、海域、船号、潜水员等信息,为原产地二维码追溯做依据。而随着潜水员们在海面上此起彼伏地露出身影,一袋袋个头饱满的海参被源源不断地送上船。而同时记者也了解到,今年,大连海事大学的科研团队也带来了他们研制的水下机器人,这些能在水中自动识别海参、扇贝、鲍鱼的高科技机器人,与潜水员一起,在北黄海展现它们精彩的采捕技能。

而在陆地上的獐子岛海参加工中心,刚刚从海里采捕上来的海参,已经在第一时间被运回,在这里,这些野生海参通过第三方检验机构SGS实地抽检采样后,进行初级加工。而早已用柴火烧热的几口大锅则热气腾腾地为参与者们呈现了最原始的煮参现场,这是獐子岛原产地第一锅蒸煮海参。当地渔民告诉记者,用露天大铁锅柴火煮出的海参,可原汁原味保留海参的鲜美,保证营养不流失。

长海县的这一野生海参冬捕活动,是海岛人对海岛文化、渔猎文明的历史传承,历经多年洗礼,现已成为长海县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我市秋冬季节气温偏高,海参尚未全部出洞,秋季海参产量目前比去年同期有所缩减。海参市场整体价格尤其是底播及野生参价格还要结合未来一段时间的整体采捕量来确立走势。

编辑:姜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