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营商之变 共谋振兴发展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是我市加快“三年过万亿”进程的攻坚之年。今年伊始,省纪委监委发布“一号文件”,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监督行动。为激发全市上下共同参与监督行动、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性创造性,大连市纪委监委邀请各级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市民群众、企业家等,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共谈思考认识、措施办法,进一步凝聚合力、集智攻关,从更高层次、更深广度谋划监督行动,推动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再上新台阶。

以有力有效监督

护航营商环境优化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陈世海

近年来,省委、市委提出要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围绕中心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有力有效的监督推动大连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加快“三年过万亿”进程,当好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提供坚强保障。

压实责任,构建各方齐抓共管的局面。营商环境涉及方方面面。纪检监察机关在护航营商环境中既要强化监督执纪,也要通过提醒督促、约谈问责等手段,压实各方责任、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纪委监委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通过提醒督促明责任。要把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专项监督行动,督促各级党委政府真正把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推动各级“一把手”亲自上手、亲自调度,结合实际制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纾忧解困等具体措施并明确责任,纪检监察机关则加强监督检查、定期通报情况,有效督促落实。通过对账督账纠偏差。要有效贯通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聚焦执法司法、审批监管、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专项巡察,强化日常监督,推动各级职能部门经常性对标对表上级决策部署,认真查找行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对工作不力的要进行约谈,拧紧责任链条。通过严肃问责追过错。每一个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背后都隐藏着政治生态问题,特别是腐败和作风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密切关注群众举报、舆情反映,深入挖掘已查办的案件,针对管党治党不力、政府违约拖欠账款、招商引资承诺不兑现、司法判决不执行等突出问题,用足用好追责问责利器,严肃追究其中的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失职失责问题。

严明纪律,以作风之变引领营商之变。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纪律作风很重要。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干部作风强化监督检查,小口切入、精准整治,切实治慵提能、治懒增效、治散正风。深度疏通办事梗阻。要聚焦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围绕群众民生实事的办理,纵深推进纪检监察干部“体验式”“沉浸式”监督,带动督促各级主动开展“领导班子下基层”“机关处长走流程”等活动,通过亲身办、代理办、陪同办等方式,查找办事症结,推动流程优化。纠治干部躺平现象。要围绕营商环境优化升级223项措施,聚焦招商稳商、助企纾困等工作落实,加强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等的明察暗访,狠抓作风建设,整治效能不优、作风不实等问题。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监督建议函制度,坚决纠正不想干事、难以成事的不良状态,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久拖不办等作风问题,让“躺平干部”醒过来、跑起来。集中清理疑难问题。要综合巡视巡察交办、信访举报反映、网络平台受理、监督检查发现等渠道,对群众反复举报、长期未办结、反馈不满意等疑难问题,集中开展清理行动,建立纪检监察机关、职能部门“双移交”“双督办”“双反馈”机制,通过分期分批交办、领办、督办、核办,推动问题查清、事情解决,坚决不让企业群众为历史遗留问题“埋单”。

惩治贪腐,清除破坏营商环境的毒瘤。要把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贯穿监督优化营商环境全过程,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推动形成更多叠加效应和更大治理效能,彻底清除营商环境之痛。以案件查办强化震慑。聚焦政法、金融、开发区、国资国企、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领域深化监督整治,坚决防止权力为不法资本代言,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深化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大对市场主体行贿行为的惩治力度,坚决追缴不当获利,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向社会传导正义价值。以问题整改推动治理。强化系统思维,做好做实案件查办的“后半篇”文章,既要查清问题、处理人员,更要积极推动问题解决,对案件暴露问题和背后深层次问题,用好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开展系统性、行业性以案促改,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深化源头治理。以激励担当促进作为。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打好严查诬告陷害、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回访教育“组合拳”,旗帜鲜明为干事者撑腰。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广泛开展“清风干部”“清风集体”评选活动,营造清廉干事氛围,激励党员干部在履职尽责、服务发展中主动作为、大胆作为。

深化“万件清理”监督行动

全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市政府副市长

冷雪峰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省纪委监委聚焦“万件问题”出台监督行动方案,组织开展清理行动,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省委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辽宁政治生态向上向好、助力辽宁实现全面振兴的务实举措。去年,大连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定为“头号工程”,召开千人大会,市委出台“一号文件”,推出75条223项重点任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狠抓省委营商环境巡视突出问题整改,优化提升12345热线平台服务水平,着力打通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企业开办时间已减至0.5天、最快2小时;在东北地区率先实现“零证”办电;不动产登记减至最快20分钟;纳税缴费实施“十税合一”,达到全国最优水平。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把开展“万件清理”监督行动作为重点任务,切实将各项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率先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

以“清万件”行动查堵点破难题。围绕企业反映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动真碰硬。抓住“一把手”。将“万件清理”监督行动作为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工程,坚持高点谋划、高位推动、高标落实,将监督行动贯穿全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始终,形成良性工作闭环。抓实“硬举措”。建立“1+5”工作机制,成立“万件清理”工作组,建立健全“联合会商”“闭环管理”“问题对接”“督导检查”“约谈移交”五项机制,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工作合力。抓出“满意度”。坚持以“企业群众满意”为唯一验收标准,在思想理念上求变、政策举措上求新、环境建设上求优、服务企业上求实、评价考核上求进,系统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切实将监督行动效果转化为营商环境治理效能。

以“放管服”改革转作风提效能。围绕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立足发展实际,强化守正创新。坚持精准“放”。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全面推广“基层点单、市级下放”的“点菜式”放权赋能方式,支持各地区创造性开展工作,通过审批层级“瘦身”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坚持科学“管”。协同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与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职责清晰、规则统一、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推进问题线索跨部门联合处置,形成多元共治合力。坚持高效“服”。拓展跨省、跨市、跨区“通办”广度和深度,持续推动流程再造和效能提升,深化大数据共享应用,提高“一网通办”能力和水平,打造营商政策公开平台,实施政策精准定制匹配,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

以“软环境”优化助发展促振兴。围绕打造市场主体获得感最强城市的工作目标,强化统筹协调,精心谋划部署。既要做靓“面子”。深入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聚焦国评指标,最大程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推动更多指标迈入“全国标杆”,争创全国第一梯队。又要做实“里子”。探索建立免罚免扰免申保障制度,完善营商便企惠民政策,在抓市场准入、政策落实、改革创新、督促检查上持续用力,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更要做强“底子”。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建立问题通报和线索移送机制,切实抓好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整改,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

中山区委书记

张洪喜

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条就是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大连市中心城区,中山区不断在营商环境建设上出实招、求实效,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跑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2022年首次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30强,再次上榜全国百强主城区。

聚焦发展要素,增驱动之能。提升发展要素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中山区聚焦“千亿之区”和现代服务核心功能区建设,从优化营商环境要素入手,围绕做优金融、做强港航、做精商贸、做实科创、做大文旅产业布局,积极推进东北亚资产管理中心和东港基金小镇建设,拓展政企银合作平台,引进落地科创产业园、科技金融产业园等平台12个。实施“智汇中山”行动,推出揽才九条举措,引进城市发展紧缺人才等70余人。出台总部、科创等一揽子政策,实施“满楼行动”和“腾笼换鸟”行动,盘活9.7万平方米楼宇资源,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2022年全区市场主体增长14.4%。

聚焦企呼政应,行办事之便。打通多部门多系统办事环节,畅通办事渠道,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突破口。中山区围绕企业所忧所扰,创建“12345+7”民企诉求办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整合汇集多部门联动监督资源,完善27项制度措施,建立接诉即办、未诉先办、集中会办、督诉快办工作模式,打通12345民意诉求平台与职能部门的联动渠道,成功申报全省制度性创新成果。围绕企业所思所盼,推行服务企业发展“十通”行动,开发“e企服”“e个帮”智慧营商和在线帮办系统,开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试点,206个事项实现“一次办”,300个事项跨区异地代办,140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切实提高办事速度、服务力度、惠企温度,2022年解决营商环境问题46个。

聚焦数字赋能,强监督之效。提高企业痛点、难点、堵点解决效率,以数字化方式提升靶向监督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中山区坚持向科技要效率、向数字要效益,依托区大数据平台和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梳理整合现有廉政监督、智慧营商等11个应用系统,围绕行政审批、资金使用等22个政务服务事项构建监督模型,建立起“用数字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督”工作模式,有效推动纪检监察力量穿透到基层社会治理、营商环境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实现从个案监督向穿透监督转变。

聚焦关键少数,压责任之担。每个单位、每个干部躬身入局、知责担责、同频共振,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保障。中山区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通过每年制定一套改革方案、实施一组配套措施,形成容缺受理、首违不罚等一批建设成果,主动上手破解影响天津街开发建设的拆迁难题,啃下胜利广场改造、古玩市场腾退等“硬骨头”。聚焦监督谁、教育谁、引导谁问题,完善领导干部入企服务、营商环境提醒谈话、营商环境监测点等工作机制,推动干部转变作风,从“后台”走上“前沿”,让每个人都成为营商环境的建设者、维护者、推动者。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升级版”、没有“终极版”。我们将锁定全省最优、全国领先目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考场、赛场,提升监督质效,不断拉高标杆,全力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甘井子区委书记

刘爱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个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应充分认清营商环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的韧劲,推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让各类市场主体在良好营商环境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以思想之变引领营商之变。近年来,甘井子区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出台实施“甘七条”等一系列创新制度举措,各级干部争先进位、靠前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上升至44位,为东北三省唯一上榜城区。但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需要始终保持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毅力,把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解放思想是前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绝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把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贯穿工作始终,从“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 提升“会为”的能力,强化“能为”的担当,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以营商之变撬动发展之变。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得益于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效,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获评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站在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需要我们对标国际标准,对标市场需求,对标企业家期待,不断破解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广阔舞台和良好环境,以更高效的政务服务、更便利的支持政策、更亲清的政商关系,让企业敢干、资金敢投。聚焦西郊金龙寺体育公园、生命健康城、食品创新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采取“专班推、并联审、容缺办”模式,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全流程监管,倒逼项目高效推进和实施。同时,推动政务服务提效增速,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2023年力争储备重点项目700个以上,实施亿元以上项目超200个,为大连提前挺进“万亿GDP城市”贡献更大力量,勇当东北振兴“跳高队”种子选手。

以监督执纪筑牢营商之基。制度“不长牙”等于“纸老虎”。当前,一些干部还存在观念守旧、转变慢,“拿习惯当标准”“以往不行就认为不行”,缺乏“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和锐气。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有敢于碰硬的气概,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勇往直前。要依托大数据加强公权力监督,优化升级智慧反腐体系,切实提升运用大数据探知、监测、消减行政权异常和腐败问题的能力。坚持问题导向,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万件清理”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各类问题清仓见底。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线索具体的问题直查快办,对查实的问题严肃问责、公开曝光,坚决惩治破坏营商环境腐败毒瘤和作风顽疾,以纪检监察“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用政府“诚心”

换取企业发展“信心”

普兰店区委书记

周振雷

“办证难”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百姓企业反响强烈,是反映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和社会稳定的“晴雨表”。敢不敢啃这块“硬骨头”,考量的是党委政府的担当、情怀和执政理念;能不能啃下来,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只有敢于担当、善于“抽丝剥茧”,全力破解社会反映最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用政府的“诚心”换取企业发展的“信心”,才能以“徙木立信”之态,打造出可观、可感、可信的一流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解决“办证难”问题需要过诸多“难关”,第一关就是干部的“思想关”。要想清楚“三个谁”:一是“办证难”责任在谁。要厘清来龙去脉,是职能部门的责任,哪里脱节哪里接;是开发企业的责任,欠款要追缴,责任要追究,绝不能让老百姓为历史遗留问题“买单”。二是解决“办证难”为了谁。要增强与人民群众的共情能力,深刻理解人民与城市是休戚与共的一体,化解“办证难”表象看是为了百姓的个人利益,深层次则是为了地区的长远发展。三是“办证难”解决了谁受益。化解“办证难”,解开的不仅是症结,还有心结;盘活的不仅是资产,更是民心,是万千民众对地区发展的信心,带来的是政治、社会、经济三重效益。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真正坚守一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初心,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就会找到打破瓶颈的办法。普兰店区委区政府本着“事要解决、清根闭环”的原则,明确提出:只要上不触及质量安全“高压线”,下不触及法律法规“红线底线”,中间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线。对成因复杂、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的难题,普兰店区勇于担当,敢于“解扣”,按照“一区一策”“一楼一策”“一企一策”原则,坚持每周调度、每月集中颁证,逐案追根溯源、穿透式研究,突破了一个个障碍,解开了一个个“死结”。自2022年5月开始,仅用7个多月时间,开展8批次解决“办证难”行动,清根化解了2015年—2020年遗留的11个住宅小区4849户群众12125人、约45.6万平商品房,1995年—2020年遗留的81家企业、约62万平厂房的“办证难”问题,帮助企业提升融资能力约15亿元。同时,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延伸,从解决“办证难”向全面解决企业“八难”(办证难、招工难、融资难、诉讼难、用电难、动迁难、培训难、配套难)和群众“八难”(办事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停车难、办证难、增收难)拓展,党委政府实实在在的“辛苦指数”转换成了人民群众可观可感的“幸福指数”。

腐肉不除,难以生肌。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最难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清根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动刀”。关键就在于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一心为民的情怀、新官理旧账的担当、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抽丝剥茧破困局的耐心和不为私利的坦荡,核心就在于全区上下必须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处处彰显营商环境”的理念,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用“妈妈式”无微不至的服务,让企业和投资者有更多获得感。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上行稳致远,真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为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清障护航

沙河口区委常委、

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施炳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的营商环境可以使一个地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形成吸引,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营商环境也是一面镜子,能够映射出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干部的工作作风,检视着地区的政治生态。纪检监察机关是专责监督机关,要围绕中心大局,服务振兴发展,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以纪检监察“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硬约束,硬在哪里,约束的是什么,不光是要喊出来,还要做出来,以问题为靶向,以有效终结问题为目标,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硬约束,约束的是不想担当、不愿作为的懒政之举,向“仕而废其事”行为亮剑,让踔厉奋发、创新拼搏成为常态;硬约束,约束的是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怠政之风,将“弹簧门”“旋转门”“玻璃门”统统拆除,让随处可见“店小二”成为常态;硬约束,约束的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官僚之气,让“蜻蜓点水式”调研、“作秀式”走访无地自容,让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为常态;硬约束,约束的是吃拿卡要、生冷硬横的冷漠之姿,让办事找人、成事求人没有市场,让程序透明、服务提速成为常态;硬约束,约束的是任意执法、随意用权的任性之态,对“情有可原”“下不为例”敲响警钟,让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成为常态;硬约束,约束的是设租寻租、以权谋私的贪腐之相,对官商勾结、用权图利露头就打,让“清上加亲、亲中守清”的政商关系成为常态;硬约束,约束的是不讲诚信、胡乱承诺的失信之害,把“信用名片”擦亮,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成为常态。

软实力是在硬约束久久为功之下形成的思想上、行动上和情感上的自觉,是尊商重商的文化积淀,是兴商安商的和谐氛围;软实力是在铲除作风积弊、管住贪腐行为、打破利益藩篱过程中强化的内部约束力和外部执行力;软实力是在彻底破除干部干事创业思想上的“梗”、制度上的“堵”、作风上的“阻”后形成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亲和力;软实力也是在深入企业商铺,倾听企业家心声中,为那些曾经让“跑断腿”置的气、因“找关系”受的苦、被“不公正”寒的心顺气疗伤,将情感修复,促使企业家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与城区发展“双向奔赴”。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坚持为党监督、监督为民,以企兴我荣的使命感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感,日积月累、笃行不怠,为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添薪蓄力、清障护航。

让投资兴业的春风

竞度山海关

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

董庆国

恒力集团始建于1994年,是以炼油、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型企业。恒力集团自创立之初,就紧跟时代步伐,始终保持与国家发展战略同步,坚守实业、立足主业,践行“国家亟需、战略必需、人民所需”“永远跟党走、实业报家国”的初心使命。

2010年,为响应国家振兴东北战略号召,恒力集团在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大连长兴岛启动建设恒力(大连)产业园。经过十三年的蓬勃发展,恒力(大连)产业园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现如今,建成了世界一流“外在美、内在优”的石化产业园区,率先在我国化纤行业实现了向上游石化、炼化行业的产业链延伸。

曾几何时,“投资不过山海关”成为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壁垒,正是这样一种舆论引导,阻碍了辽宁发展的步伐。但近几年,随着恒力集团在辽宁、大连等地区投资规模和投资领域的不断扩大,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大连市委、市政府在营造办事便捷、法治良好、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决心和信心。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开展营商环境监督行动,建立起了制度化的政企联系沟通机制,以便企业及时反映发展中遇到的困境、提出诉求、建言献策。之前需要层层反映的懒政、怠政等影响企业发展的不正之风问题线索,也有了快速反映、第一时间解决反馈的“绿色通道”,有效地推动了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是助力辽宁“营商之变”、推动辽宁政治生态向上向好、促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有力举措。

山海关不住,投资在辽宁。根据辽宁省委、省政府“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石化黄金产业链”的工作部署,恒力集团在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下,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和冲击,在长兴岛开启新一轮的谋篇布局,为辽宁做好“三篇大文章”再添重要砝码。恒力将继续发挥丰厚产业基础、一流创新平台、便捷物流条件、坚实产业配套等优势,持续推进长兴岛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承担好大连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尽早托起全市工业半边天”的使命任务,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大连提前挺进“万亿GDP城市”做好增长极。同时,恒力不仅要做好营商环境的“监督员”,也将以自身发展的实际为例,当好营商环境“宣传员”,带动更多的企业在辽宁投资兴业,让投资兴业的春风竞度山海关。

改革让民营企业

增强发展信心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本宏

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是考察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哪个国家或地区营商环境好,企业就会向哪里投资,落户企业要发展壮大,政府就要切实推进新型政商关系的建设,协调解决存量企业的经营堵点和难点。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靠改革,大刀阔斧地推进制度性改革,更大程度地释放制度红利。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深耕高端五轴数控机床领域,2021年7月成为金普新区第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的企业。我本人作为企业负责人,深切地感受到企业在上市过程以及后续发展需要准备资料的复杂性和急迫性。其中涉及发改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等二十余个行业主管部门的无违规证明是企业上市、挂牌、重组、再融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但涉及部门众多、信息不对称且出具时间有严格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往往要一个多月才能开出全部证明,费时费力,一定程度制约了企业的上市速度和效率,成为企业上市心里的一个“堵点”。

随着金普新区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我明显地感受到,政府和企业的沟通紧密了,协调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办事效率提升了。2023年初,企业由于发展需要在资本市场进行一次再融资业务。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得知我们的需求后,安排新区营商局与我们对接。营商局主动多次与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反复研讨企业上市过程中需要开具“无违规证明”涉及的情境、部门及需要的材料和压缩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觉得这次做的事情不是为科德一个企业,而是使新区的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及后备上市企业共同受益。营商局为压缩审批时限,减少工作流程,制定出台了《金普新区“企业上市无违规证明一件事”工作方案》,形成“递交一套材料、部门集中服务、专业协调保障”的工作机制,流程再造后将原来27个部门的45份材料压缩成最多9份,将办理时间至少1个月缩短至7天,将企业“多头跑”变成窗口统一收件、统一发证的主动服务模式,仅用一周时间,我们就顺利拿到了全部证明,大幅节约了时间成本。据了解,目前营商局已将此项工作成果流程化、制度化,下一步将把企业的申请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一网通办”。

这是金普新区制度化创新工作的缩影,更是新型政商关系的体现。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实现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政府部门重视企业的意见建议,企业才能真心实意为营商环境建言献策。在新的“赶考路上”,政府为民营企业遮风挡雨,民营企业必将披荆斩棘。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