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医保“托底”让“小病”不再拖

——医保改革便民惠民措施系列解读之六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于艳新 左莹)门诊待遇提高、就医购药便利、医保账户“家庭共享”……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大连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打破年龄限制、病种限制,让享受职工医保报销的人群覆盖面更广,医保统筹报销额度更高。记者最近在采访中发现:有了门诊医保报销待遇“托底”,越来越多的参保患者通过门诊实现早诊早治,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医保惠民新政有效减轻了参保患者的病痛和经济负担。

“我前阵子牙疼,想着治牙挺贵的,就先忍忍,这回实在疼受不了才上的医院。本以为得跟去年拔牙一样,要花一千多,没想到门诊给报销了好几百元!”近日,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曾先生到大连市口腔医院拔除了阻生智齿,医疗费用总计1010.1元,其中符合医保报销范围的金额为942.52元。本次门诊治疗之前,曾先生在其他医院的治疗费用已经达到门诊报销起付标准,因此他可直接按比例享受报销待遇。最后,医保统筹支付了565.51元,曾先生个人只负担了444.59元。

大连市口腔医院医保办的工作人员介绍,新政实施之前,在该院就诊的患者中,除了儿童患者外,只有符合慢病标准的牙周黏膜慢病患者门诊统筹报销。门诊统筹开始后,到医院就诊的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享受门诊统筹报销。

“我原来以为康复训练不做也没事,扭伤的地方自己就能好了,没想到拆了石膏后半个月也没恢复好。”患者杨女士两个月前踝关节扭伤,通过打石膏的方式固定治疗。石膏拆除后,杨女士的行走能力始终没有完全恢复。近日,她来到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了康复治疗。经过门诊医保统筹,一个疗程500多元的康复治疗费用中,杨女士仅自付了200多元。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手足外科主任宋秀锋表示,常见的足踝疾病如踝关节置换、拇外翻矫形等术后复诊周期比较长,且需要进行康复治疗。过去很多患者出了院,因为门诊治疗不能报销,舍不得花钱,便没有及时来院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等着患处自愈,甚至干脆选择用“土办法”治疗,结果很容易延误病情,不但影响患处恢复,还容易出现关节僵硬、肌腱粘连、韧带挛缩等症状。今年门诊纳入统筹报销之后,到该院进行骨科康复治疗,尤其是中长期康复治疗的患者受益不小,治疗负担明显减轻。

采访中,很多参保职工都表示,随着政策的实施以及便民惠民配套措施的推进,他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了门诊共济的实惠。医保改革增强了职工医保在门诊方面的保障功能,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