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挂牌六年来——

坚持制度创新 释放改革红利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产业集聚

本报讯(朱昱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徐伯元)今日,作为东北起步最早、辽宁面积最大的自贸片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迎来挂牌六周年。

自2017年4月10日挂牌建设以来,大连自贸片区聚焦投资、贸易、金融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开展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政府管理现代化,探索国企改革新路径,深化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

六年来,大连自贸片区率先全面完成《辽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19项改革试点任务,累计推出52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2项最佳实践案例供全国学习借鉴,89项改革创新经验及12项金融创新经验在全省借鉴推广。

加快构建以汽车及零部件、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为核心的“242”产业体系。汽车产业突破发展,投资10亿元的奇瑞新车型项目实现量产,带动十余家配套零部件企业签约落户;东风日产补充协议成功签订,累计实现整车下线130万辆。

六年来,大连自贸片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新型贸易业态提升行动,做好金融租赁、新型离岸贸易、汽车国际贸易“三篇自贸文章”,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总额43.3亿美元,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额7859.4亿元。推出QFLP试点制度,开拓高质量利用外资新途径。建成启用全国首个RCEP国际商务区,吸引面向RCEP成员国的贸易、结算、金融、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业总部聚集。

坚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目标,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片区企业数量从成立前的7000余家增加到2022年底45113家,年均增幅超过45%,2021年、2022年当年净增长企业数量均居大连市各区首位。

改革“试验田”引领开放新格局 创新“先行者”打造投资新高地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挂牌六周年回望

2021年辽宁省首批氢能公交车在大连自贸片区上线

自2017年4月10日挂牌成立以来,大连自贸片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和金普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建设(自由贸易港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和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以高水平制度创新引领片区高质量发展,区域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三篇自贸文章”助推对外开放能级持续提升,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国企改革新路径,深化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为大连挺进“万亿GDP城市”、当好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跳高队”勇挑大梁,有效地发挥了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深化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桥头堡”的作用。

◆制度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大连海关推出的“保税混矿”监管创新、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进出口商品智慧申报导航服务3项创新举措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辽宁海事局推出对国际航行船舶办理进口岸审批的告知承诺制,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许可证办理时间由以往的一个多小时,缩至10分钟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指导形成12项创新经验入选金融支持辽宁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典型案例

◆大连市税务局全国首创税务数字虚拟人“爱连·塔可思”,革新税费服务,实现数字蝶变;创新推出“退税医生”,压缩申报用时,提高一次性申报准确率

◆大连银保监局指导银行机构推出“发明专利+担保+专利权反担保+风控处置机制”质押融资模式,鼓励开展知识产权无抵押融资业务,打通高科技企业融资痛点堵点

◆市自贸办选取14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市进行复制推广,充分发挥大连自贸片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让改革创新成果惠及全市

大连自贸片区挂牌成立6年来,率先全面完成《辽宁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19项改革试点任务,累计推出52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2项最佳实践案例供全国学习借鉴,89项改革创新经验及12项金融创新经验在全省借鉴推广,20项创新事项被国务院官网采用,3篇信息入选国务院联席会议简报。

“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

在全国率先推出“主体资格行政确认”+“主题式服务”举措,营业执照“在家可取”。在全国率先推出“经营资格标准化”+“告知承诺”举措,实现企业“承诺即发证”“领证即营业”的“准入即准营”快速营业模式。率先推出“符合认证”+“分类监管”举措,对守法企业实施不到现场的“无感监管”。率先推出“5G+AR”智慧监管新模式,实现在疫情期间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特设设备运行等监管领域进行无接触视频督导。在建设领域,统筹推出“验登合一”“竣备合一”“带方案挂牌”“多公示合一”“用电以函代证”等系列创新,实现了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完工即投产”。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了企业快速聚集,片区年度净增企业数从2017年的2859户增长至2022年的8335户。

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在“保税混矿”基础上,接续推出“多国别、多矿种混矿”和“保税筛分”举措。大连港矿石码头国际中转率居全国第一。“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举措,有效提升口岸管理服务效能,助力北良港建设“进境粮食示范港”,每年可节省资金利息以及获得船舶速遣费收入1000万元以上。“进出口商品智慧申报导航服务”帮助企业减少申报差错,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违规风险,为企业诚信纳税提供智能化合规申报引导。全国率先推出“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和“进口货物目的地检查‘云眼查’”等创新举措。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显著增强

片区与中国银行联合推出“白名单+线上融资”新模式,“白名单”客户可无需提交材料直接办理结算业务。片区与招商银行联合推出知识产权质押“发明专利+担保+专利权反担保+风险处置机制”模式。片区搭建“店小二”融资服务平台,满足了企业抢占RCEP国家市场“急、短、频”的融资需求。片区与外管、银行联合推出新型离岸贸易管理服务体系创新,推动托克辽港项目落地东北地区首单新型离岸贸易业务,近两年已实现离岸贸易额超70亿元。

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冰山集团通过多轮混合所有制改革,使经营团队真正成为事业合伙人。2022年末,集团已有21家企业获评为高新技术企业,1家企业获得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8家企业获评为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大连中集特种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动物流装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及制造服务转型升级,改革后企业营业收入及利润同比增长58%及44%以上。片区管委会与中石化探索央地合作新模式,推出“他有我营”国企民企深度合作新路径,建成东北首座“五位一体”综合能源服务站,并已将该模式推广至省内其他地区。片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规范,推动技术标准领域突破创新。

◆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升

◆六年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总额43.3亿美元,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额7859.4亿元

◆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的NAND闪存及存储业务重大项目落地

◆奇瑞汽车新车型及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项目落地开工

◆全国首个RCEP国际商务区启用

大连自贸片区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新型贸易业态提升行动,做好金融租赁、新型离岸贸易、汽车国际贸易“三篇自贸文章”,外商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外贸易稳中提质,结构不断优化,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成效显著。

外资发挥作用显著提升

大连自贸片区主动对接、靠前服务、搭建载体、创新机制,招引了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户。SK海力士以9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的NAND闪存及存储业务重大项目落地;创新推出“量体裁衣、拎包入驻”项目落地新模式,推动泰星能源汽车锂电池项目逐年扩大投资规模;利用大宗商品贸易优势,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托克集团与辽宁港口集团合作落地油化品贸易项目。

六年来,大连自贸片区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总额43.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48%。新增外资市场主体546家,年新增外资市场主体数由2017年的21家增长至2022年的190家,年均增长率55%。

对外贸易水平跃上新台阶

依托片区成熟的能源储运、油品贸易体系,加快推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推动油品贸易、交易量增长,吸引俄罗斯埃尔加煤炭等大宗能源项目落地。打造东北亚矿石分拨中心与混矿基地,提升东北亚矿石分拨中心与混配基地地位功能;加速打造“东北亚粮食中心港”;启动冷链“全球中心仓”建设,打造面向国际的“一站式”冷链物流平台和冷链食品交易中心;完善商品车枢纽中心,开辟外贸出口班轮新航线及商品车运输新通道。

2017年以来,大连自贸片区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额7859.4亿元。其中,2022年片区进出口额为1123.4亿元,占全大连市进出口额的23.4%;大连保税区进出口额为823.5亿元,占全大连市进出口额的17.2%。进出口贸易结构更加合理。

国内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2017年以来,大连自贸片区累计引进省外资金373.5亿元,实现了逐年增长。

在招商项目方面,六年来累计储备项目956个,签约项目249个,落地项目176个。推动奇瑞汽车新车型及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华录国正数字能源北方产业基地、瓦轴风电主轴轴承智能化生产基地、中石化氢能装备产业园等一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签约落地。2022年,大连自贸片区实现储备项目438个,同比增长236.9%;签约项目114个,同比增长128%;落地项目73个,同比增长97.3%;省外内资100亿元,同比增长31.8%,指标完成情况均达到片区历史之最。

RCEP实现高标准落地

大连自贸片区抢抓RCEP机遇,率先制定《高质量实施RCEP三年行动方案》,抢先出台15条专项扶持政策。改造盘活闲置楼宇,建成启用全国首个RCEP国际商务区,重点搭建符合RCEP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标准的企业服务和承载平台,吸引面向RCEP成员国的贸易、结算、金融、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业总部聚集。已引进外资外贸企业服务中心、企业出海服务中心等多家专业服务机构签约入驻。与云南昆明自贸片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日韩—东盟RCEP贸易走廊。2022年全年大连自贸片区新落户RCEP国家外商投资企业104家,同比增长23.8%;新落户外贸企业1840家,同比增长12%。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大连大窑湾港获批作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

◆大连自贸片区主动申请和承接上级赋权2305项

◆“7×24小时”不间断线上审批

◆刷新“拿地即开工”的审批速度,创造我省首例“四证齐发”新纪录

◆企业活跃度从2017年的44%提升到2022年的63%

大连自贸片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企业为本、创新为魂”,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目标,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集中承接赋权,涉企事项一窗通办

2017年以来,片区主动申请和承接省、市、金普新区7次赋权,合计2305项事项。片区不间断开展“7×24小时”线上审批,基本实现涉企事项一窗通办、一章通办、一网通办、全时通办。6年来,审批业务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完成“8小时外”审批业务8400余项,办件总量达到95500件,日均办件量436件。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全国首创企业集中登记和登记确认制,实现营业执照“立等可取”;通过“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法人空间”“标准化创新”等手段,全面压缩企业办事成本;首创“经营资格综合凭证”,实现“一企一证”;落实“10+X+N”企业开办便利化试点,实现证照同出,准入即准营。6年来,片区企业数量从成立前的7000余家增加到2022年底45113家,年均增幅超过45%,2021年、2022年当年净增长企业数量均居大连市各区首位。

推行数字审批,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大连自贸片区上线智慧客服系统,通过标准化应答数据库,24小时实时自助解答,配合在线客服和“帮您办”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流程精准服务;推出“自助查,秒打印”服务,实现企业登记信息“秒办”、登记档案“秒查”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

聚焦企业需求,企业活跃度明显提升

大连自贸片区围绕企业拿地即开工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创新,2022年再次刷新“拿地即开工”的审批速度,创造了我省首例“四证齐发”新纪录;建设一站式服务企业RCEP商务中心,上线大连自由贸易服务网,全方位助力企业深度融入RCEP;上线东北地区首个由政府出资打造的共享办公空间,免费提供给片区有需求的小微企业使用;围绕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推出“营商直通车”服务企业模式。6年来,片区企业活跃度从2017年44%提升到2022年63%。

◆产业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

◆六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90亿元,年均增速7.1%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占大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的50%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

◆新能源产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

◆港航物流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

大连自贸片区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前瞻布局、深耕细研,构建了以汽车及零部件、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为主导核心产业,以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生命健康为战略新兴产业,以港航物流、金融为支撑的“242”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形态健康发展、产业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总体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2017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体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近90%,高于大连市整体税收比重20个百分点以上。2022年自贸片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7亿元,同比增长8.6%。

汽车及零部件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大连自贸片区主导核心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现拥有东风日产、奇瑞汽车两大整车厂,年产整车规模达30万辆;片区集聚了大众、泰星能源、博格华纳、锦祥照明、东风李尔等200余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1家,产品涵盖变速箱、汽车电池、照明系统、油箱、油泵、轴承、空调零部件、内饰等品种。2022年,片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338亿元,占大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50%。

大宗商品国际贸易

依托港航物流和通关便利化优势,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产业发展稳步提升,目前已集聚中国船舶燃料、中石化北方能源、托克辽港、首农供应链、荣新成贸易、锌达寰球供应链等重点贸易企业300余家。产业集群涉及石油及制品、金属矿、谷物、豆及薯类批发等多个大宗贸易类别,产业规模达千亿级。2022年,片区大宗商品国际贸易销售额达13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

新能源产业集群

大连自贸片区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全力发展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氢能产业园,推动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建成全国首个“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以及现场甲醇制氢加氢项目,20辆氢能公交车上线运行,中国石化、中国航天集团、大检集团、东芝、洺源科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已在片区布局,氢能研发及检测、燃料电池、动力总成、氢能整车、分布式电源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自贸片区已成为大连市氢能产业项目最集中、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截至2022年,片区新能源产业累计完成产值2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大连自贸片区始终致力于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现已形成多个特色细分领域。格劳博、山崎马扎克、光洋科技、大连机床、冰山集团、中集特种物流、创为电机等优质企业聚集发展,海尔产业园、华为华录数字产业园、瓦轴风电轴承等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全区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企业134家,截至2022年累计完成产值12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

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聚焦《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战略部署,大连自贸片区积极建设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先行示范区,形成以欧姆龙(中国)、科兴疫苗、艾美汉信、医诺生物、万春布林等为骨干的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成为辽宁三大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之一。片区及周边聚集医药相关企业近300家,规模以上企业近50家,拥有垠艺心脏支架等国家级研发平台10余个。截至2022年,片区生命健康产业累计营业收入153亿元,产业规模为2017年的25倍,呈突破式发展态势。

港航物流产业集群

港航物流产业是大连自贸片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已集聚辽港集团、华粮物流集团、中石油国际储运等龙头企业,涵盖水上运输、多式联运、运输代理、装卸搬运和仓储、道路运输、航空运输及增值服务等多个类别,同时保税仓储、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态持续多元化发展,现有规模以上港航物流企业105家。片区充分发挥集装箱、汽车、油品码头等港航业务突出优势,与全球300多个港口开展国际贸易。截至2022年,全区港航物流产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