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一季度节点目标全面完成

本报讯(闾拥政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许晓楠)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锚定“全省领先、全国争先、全球创先”目标,抢机遇、拼速度、抓效益,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汇聚起的奋进力量,争分夺秒、精准发力,推进各项工作高效落实,确保了一季度我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据市政府督考办介绍,今年全市两会后,为加快推进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市政府立即将《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确定了227项重点任务指标,设置了年度、季度工作目标,明确了指标落实责任部门,制定下发了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指标体系和节点清单,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抓好落实。日前,市政府督考办按照考核工作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227项重点任务指标一季度节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从考核情况看,227项重点任务指标推进顺利,完成预期目标,多项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挖潜”、强力攻坚,通过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措并举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应开尽开、达产满产,千方百计推动金融、物流、商贸、海洋、文旅等产业发展,持续提升经济增长支撑力,使全市经济加快恢复,呈现平稳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好于全国,在全省首位度进一步提升。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32.9亿元,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5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1166.3亿元,增长8.3%)等指标增速均全面超过全国、全省水平;固定资产投资(346.9亿元)、省外实际到位资金(729.41亿元)等指标在全省位列第一,经济发展首季实现“开门红”。

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全市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作为稳经济、扩投资、增后劲,奋力挺进“万亿GDP城市”的重要抓手,紧盯重大项目这块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按下项目建设“快车键”,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拼搏姿态,抢先抓早、持续发力,全面掀起抓重大项目建设的新热潮。全市项目建设保持强劲发展势头,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再创新高。截至3月底,全市共谋划储备推进重大项目3578个,同比增长19.8%,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序时进度99.34%,总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共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008个,同比增长40%,总投资9901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复工项目788个,同比增长25.1%;新开工项目220个,同比增长144.4%。部分重特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大连地铁5号线开通运营,市三院住院楼和急诊楼正式启用,华能庄河IV号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已完工投运;大连湾海底隧道及光明路延伸工程、大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也将在“五一”期间投入使用。

改革创新成效明显。全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统筹推进重大平台建设,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全国首个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在大连自贸片区投入使用,每天可产出1000公斤99.999%高纯度氢气,突破了阻碍氢能源普及应用的瓶颈,为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氢能供应网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自贸片区选送的13项经验入选全省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做法,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我市在东北地区率先出台促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树立东北地区数字贸易制度创新典范。在全省率先上线地理标志溯源系统,让产品拥有唯一“数字身份证”,实现有“标”可依、有“码”可查、认“牌”购物。“一网协同”系统作为优秀案例被中办、国办在全国推广应用,获评中国信息协会“2022—2023数字城市创新成果与实践优秀案例”。甘井子区连续五年跻身创新百强区榜单,金州区、长海县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一批258个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小事”当成“心头大事”,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今年再次集中财力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市政府督考办公开挂牌督办,督促责任单位按照“六个清单”项目管理机制,严格落实项目调度、问题解决、要素保障等各项工作措施,凝心聚力推进民生项目落实落地落细。一季度,市政府15项共40个项目重点民生工程顺利推进。其中,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工程、实施市民景区免费游工程、医疗救助资助困难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医保项目,均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改造11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项目通车、新建梭鱼湾20号路、升级改造35条道路等11个项目均超额完成一季度节点目标。

开放合作效能提升。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窗口优势,积极利用东北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实施等有利时机,持续发力深耕日韩等传统市场,开拓欧洲、东南亚等重点地区,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汇聚开放合作新活力。同时,加强航空枢纽建设、推动“三个中心”联动发展,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大连集聚、耦合、流动,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经济稳健增长新引擎。一季度,全市完成实际利用外资7.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0%;完成到位内资729.4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66.3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和效能得到提升,大连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311万人次,同比增长84%,国际运输量(客、货、航班)继续保持东北地区首位,对日航班量保持全国前三。大窑湾港获批启运港退税政策,成为北方首批三家水路离境港之一,为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翻开新的篇章。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今年以来,我市为全力创建营商环境全国标杆城市,实现营商便利度和企业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坚持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主线,以企业群众是否满意为第一标准,深入实施创优营商环境“十提升十深化”工程,推出“验登合一”“多测合一”“交地即拿证”“交房即拿证”“带抵押过户”等80条创优举措,打造更加公平、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中山区、西岗区、高新区等地区还创新深化“证照联办”改革、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等举措,减轻企业群众办事负担。一季度,我市上榜“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瓦房店市、庄河市入选“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2月17日,位于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的中海达项目顺利完成土地摘牌,一小时内完成“四证六文”10项手续,再次刷新普湾经济区保持的全国“摘牌即开工”纪录,被人民日报网、辽宁日报等媒体平台报道推广。

下一步,我市各地区、各部门将保持和巩固一季度全面向好势头,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抓住“黄金季”,打好“攻坚战”,以更饱满的状态、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在扩大有效投资、谋划项目建设、激发消费潜力、推进改革创新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再聚焦、再发力,全力以赴做好二季度及下半年各项工作,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确保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在新时代“辽沈战役”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