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湾海底隧道
破解“C字形”交通瓶颈 快速连接东港和金普新区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吉存
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的开通,许多市民都选择开车走一趟,亲自感受一下让大连市民骄傲的“超级工程”。大连湾海底隧道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首条跨海沉管隧道,也是全国首条自主设计施工的柔性节段式管节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全长约5.1公里,为双向六车道,主线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隧道南岸设有3个出入口,分别为民主广场出入口、港湾广场出入口和港隆路出入口,而隧道北岸只有一个出入口。
昨日,记者驱车从海底隧道最南端的港隆路入口驶入,隧道内灯光明亮,路面平整,行车平稳、体验舒适。顶部设有指示牌,提醒驾驶员距离各出口的距离,为驾驶员辨别方向与路线提供方便。隧道通风性强,打开车窗,十分凉爽。车辆以60公里/小时速度行驶,5分多钟便驶出海底隧道。从隧道驶出后,可以根据现场交通指示牌和路面标线,通过绕行,驶入光明路隧道,继续向北通过光明路和三座互通立交上通行,最后从关厢路立交(原201国道立交)最北端驶出,进入201国道,去往金州和后盐高速口方向。
中交一航局项目团队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沉管隧道原创技术“策源地”,克服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大、技术难题多等困难,成功破解寒冷地区海工混凝土结构百年耐久性难题,实现大型船舶、水下电缆插座等核心装备和技术的国产化,并首次将“顶进节段式”最终接头、透水式接岸结构、碎石基床全漂浮整平等新结构、新技术应用于沉管隧道工程中,集中体现了“新的工程思想”,创下我国乃至世界沉管隧道施工史上的“第一”和“之最”。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鸣评价说:“项目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有力推动了我国外海沉管隧道建设技术的进步,为世界沉管隧道建造贡献了中交方案和中国力量。”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创造了12小时安装一节沉管、20个月安装18节沉管等一系列世界跨海沉管隧道建设新纪录,一航局建设团队用新的“中国速度”展示并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我国在沉管隧道施工领域的领先地位。
大连湾海底隧道与光明路延伸工程通车后,为大连新增一条纵贯南北,连接东港核心商务区和金普新区的快速通道,是大连市快速路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第三条南北走向通道,有效破解大连C字形空间结构形成的交通“瓶颈”、解决中心城区南北方向交通不畅问题、推动钻石港湾和两岸一体化建设,对打造大连沿海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