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大连这样做

大连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奋力开创“两先区”“三个中心”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许晓楠 吉存 李小华

“随着集团在大连地区投资规模和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大连市委、市政府打造办事便捷、法治良好、竞争力强、生态宜居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投资在辽宁、兴业在大连’的信心。”恒力石化党委书记董庆国表示。

优化营商环境,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必须下好的先手棋。大连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强大动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开展“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找差距查不足明方向抓提升”工作为契机,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全力创建营商环境全国标杆城市,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持续创优营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东北、辽宁、大连擘画的宏伟蓝图率先变成美好现实。

大连智慧渔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进出口贸易、食品生产和销售等业务,拥有长海县周边海域2.4万亩海洋牧场,年产值2亿元。随着生产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企业迫切需要引进外部专家或者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帮助解决海洋生态养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大连市“领导干部进项目进企业 助力实现过万亿”专项行动启动后,市科协同步组织开展“走基层强服务增活力”活动,了解到该企业的迫切需求后,充分发挥科协优势,着力帮助企业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专家学者引进等重难点问题。为该企业柔性引进专家26人,帮助建设开发“乌蟒岛”项目,筹划在该企业建立“科技小院”……一系列实打实的帮扶举措,助力该企业解决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着眼落实全省服务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聚焦大连实现“过万亿”目标任务,我市“领导干部进项目进企业 助力实现过万亿”专项行动正在扎实有序推进。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恒力高端临海装备制造基地、大和旅馆旧址保护利用建设项目、华锐大型高端风电核心零部件制造项目等26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帮助引进优质资源,进一步完备产业链条,健全产业体系。市直各单位组织选派干部深入25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高新技术、农业龙头、商贸流通等重点企业,围绕宣传惠企政策、推动项目建设、促进企业发展、解决难点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党建工作等6个方面开展联系服务。各地区选派干部开展联系服务企业工作,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完善工作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提升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截至5月,全市7074名领导干部深入12771家企业开展联系服务,收集问题诉求1357件,办理化解731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营商环境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成效。我市获评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社会信用监测排名最高升至全国第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入全国成效明显20个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提升、区域壁垒破除两项指标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创新城市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医保异地结算、不动产登记税费缴纳一岗通办、商事纠纷“六位一体”法律服务体系等一批创新品牌在全国打响,多项指标实现东北及全省领先。在2022年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绩效考核中,我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助企纾困等指标排名全省第一;办电、办理破产、办理不动产登记、办理建筑工程许可等多项服务实现在东北地区或省内领先。

大项目相继迎来“收获期”

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

5月1日上午,大连湾海底隧道及光明路延伸工程正式开通,大连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路,这座“超级工程”让大连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通车后,车流如织,市民争相“打卡”,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海底“巨龙”纵贯南北,连接东港核心商务区和金普新区的快速通道,南北两岸通行时间将缩短为5分钟,极大地提升市民出行效率。这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又一项技术条件复杂、环保要求高的跨海交通集群工程,该隧道全长5.1千米。光明路延伸工程主线长7公里,顺接大连湾海底隧道。

大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竣工启用,这是我市首个集城市公交、出租车、港口联运、机场值机、社会停车等出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便捷换乘、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出行。

6月16日和6月20日,中国队将在大连梭鱼湾足球场先后迎战缅甸队、巴勒斯坦队。大连梭鱼湾足球场定位为6.3万席位的特级足球场,环绕球场有2.2公里的慢跑坡道,可以直达顶部观景平台,是我国唯一三面环海的海边足球场、大连市首座专业足球场。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建成通车、大连梭鱼湾足球场迎来首秀、大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竣工启用、高新区环涛路立交工程正式通车、梭鱼湾20号路新建工程完工……五月以来,多项关乎大连持久活力的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相继迎来“收获期”,随着这些重大城市建设项目陆续竣工,给市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今年,我市在项目建设中实施“赛马”激励机制,系统梳理、全面检视全市现有重大项目,形成实打实的项目清单,逐一压实责任,动态调整更新,定期通报进度,开展实绩比晒,督促各地区加压奋进、比学赶超。在我市,重大项目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各级部门突出高质量,把项目谋划与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提升、民生改善结合起来,确保项目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以高质量项目推动“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挑大梁、担重任。

规范海域岸滩使用秩序

实现还海还滩还景于民

大连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并因此孕育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海洋文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强海岸线保护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为市民腾出更多亲海空间,推动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但同时,非法违规占用海域、滩涂、岸线等涉海乱象依然屡禁不止,群众反映强烈,对大连城市形象和高质量发展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全面开展非法违规占用海域、滩涂、岸线问题清理整顿工作,直接关系到大连能否统筹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和岸滩资源,将海洋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振兴发展优势,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为此,市委、市政府紧紧聚焦全市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着眼壮大海洋经济实力、规范海域和岸滩使用秩序,加压推进,务求实效,努力为“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的海域使用环境,真正实现还海、还滩、还景于民。

5月4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把全面清理整顿非法违规占用海域、滩涂、岸线等旅游资源作为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予以推进。5月17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大连市全面开展非法违规占用海域、滩涂、岸线问题清理整顿实施方案》,形成清理整顿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为扎实有序推进清理整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大连市全面开展非法违规占用海域、滩涂、岸线问题清理整顿指挥部认真做好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定期召开会议,掌握工作进展,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9个工作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统筹做好技术指导、计划安排和跟踪督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成员单位主动认领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兵把口落实好各自任务;各地区切实扛起属地责任,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逐级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分解目标任务,采取有力举措,努力确保清理整顿工作高质高效完成。


赛马机制牵引 项目量质齐升 大连昂起高质量发展龙头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蕴哲 谢小芳 董升

全球最大级别2.4万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5月30日在大连命名交付,17.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6月1日在中国船舶大连造船开工,更多“大连造”越洋跨海、乘风远航;长兴岛、恒力聚酯科技产业园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大连做大做优石化“黄金产业链”步履铿锵;大连在项目建设中创新实施“赛马”激励机制,推动项目投资增数量、壮体量、提质量、上速度,以高质量项目推动“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挑大梁、担重任,今年1—4月,全市共推动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069个,同比增长37.9%,总投资1.01万亿元,同比增长9.2%……

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连振兴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明确指出大连要突出“三个中心”带动作用,进一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勇当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按照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部署,今年我市制定《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大连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明确“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要突破1万亿元”。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关于城市的顶层设计不断变成行动与实效,一幅幅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新图景跃然眼前。动力强劲、量质齐升,大连昂起高质量发展龙头。

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装备制造业挺起工业“脊梁”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大连以智造强市战略为引领,全面实施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制造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总投资25.75亿元的大连重工大型高端风电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于5月24日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北最大、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现代化大型高端铸件研究基地,未来可生产最大产品重量250吨,新增铸造产能16万吨,新增加工产能16.5万吨,具备为3兆瓦~25兆瓦风机核心铸件批量供货的能力,能够满足未来10~15年海上及陆上风电发展需求。这不仅是大连重工装备集团进一步做强做大风电核心零部件板块的切实之举,也将为我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6月1日,中国船舶大连造船为招商轮船建造的17.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首制船开工,该船是大连造船承建的首制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这标志着大连造船转型升级迈出重要一步,进入大型LNG运输船建造领域。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是在常温常压下运输零下163摄氏度液化天然气的特殊船舶,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产品,其设计、建造是一个国家现代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该船总长295米,型宽46.4米,型深26.2米,设计吃水11.5米,设计服务航速19.5节,货舱总舱容17.5万立方米,可停靠全球绝大多数的大型LNG岸站,具有极佳的适港性和船岸兼容性。截至目前,大连造船已手持8艘LNG运输船订单。

我市全力以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随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市装备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今年1—4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8.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4.4%。

石化“黄金产业链”熠熠生辉

氢能产业呈现燎原之势

我市着力打通石化产业由“一桶油”到“一匹布”的产业链条,对石化等产业实施一批补链延链强链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减油增化”,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持续做大做优石化“黄金产业链”。

今年3月,位于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细化工创新园的大连普莱瑞迪化学有限公司异辛酸及其衍生物生产线等项目开工。投资3.1亿元的异辛酸项目作为普莱瑞迪二期项目,主要以恒力石化生产的丁醛为原料,生产异辛酸、三甘醇二异辛酸酯、异辛酸盐等产品,将进一步完善长兴岛石化产业链条。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40000吨异辛酸、6700吨三甘醇二异辛酸酯、5000吨异辛酸盐。大连普莱瑞迪化学有限公司有关人员表示,异辛酸生产项目将延长丙烯产业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市抢抓新一轮能源革命发展机遇,把握氢能产业发展新趋势,立足氢能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场景应用等优势,加快推动氢能产业体系构建、项目引育、生态营造、政策配备,把我市氢能产业基础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点。

今年5月中旬,在上海举办的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现场,洺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参展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受到业界瞩目。“这款150千瓦的燃料电池系统主要用在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上。随着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我们的燃料电池系统应用场景不仅限于陆路交通,还将扩展至船舶、水上飞机等交通工具,在我市出台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该企业董事长任峰表示。预计今年年底前,我市将有一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有望上线运营。

随着越来越多的氢能项目落地、扎根发展,大连氢能产业呈现出燎原之势。我市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产业培育,基本形成完备的氢能装备和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加氢设施网络,氢能在汽车、船舶、机车、分布式能源等应用领域量化推广,力争走在全国氢能产业发展前列,成为国内氢能产业高地。

依靠科技创新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向“新”图强,攀“高”破浪。5月18日,2023年大连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吹响了我市依靠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冲锋号”。这是全市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也是我市自主创新成就的一次检阅。会上,大连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配套经费、辽宁滨海实验室和辽宁黄海实验室补助资金等10项科技政策奖励资金得到兑现,为2022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授奖,12个科技平台类项目、12个科技产业类项目签约,大连金石湾实验室、大连凌水湾实验室正式授牌启动……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切实把发展动能转换到依靠科技创新的拳拳用心和有力行动。

持续激发“第一生产力”,激活“第一资源”,点燃“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链效能、产业链水平,大连正奋力开辟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为大连创新驱动的主引擎,高新区紧紧围绕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大项目建设,着力补链固链强链延链,全速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英歌石科学城,大连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大连先进电子束测试平台、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等一系列高能级科研平台正加紧建设;位于黄泥川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华邦化学、宗益科技生产研发基地及工业上楼项目等正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硬”实力;开工建设大连软件园数字创新示范园区项目,打造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赋能信息产业、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聚集区。今年一季度,高新区多措并举加快重大项目开复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100%,组织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个。

编辑:姜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