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母婴食品安全监管再升级“月子中心”按食品安全最高风险等级监管

“月子中心”,这个专门为产妇及新生儿这一体质较弱群体提供服务的特殊场所,其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备受关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到“月子中心”享受产后服务。

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个别“月子中心”存在食品原料管控、人员健康管理等细节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已要求企业及时整改,逾期拒不整改将依法查处。

日前,记者跟随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和中山区、西岗区市场监管局的监管人员到部分“月子中心”监督检查,了解到这两个地区的此类母婴生活护理服务机构已被属地监管部门提级为食品安全监管最高风险等级。

对催乳餐加强管理

在位于西岗区的大连阳光金服月子中心后厨,监管人员对其食品安全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场了解到,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完善,特别是各方面细节管理到位。“我们食品的原材料都是通过线上平台购买,我们制定了严格的食材采购标准,每日由专设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所购食材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包括食材的产地、品种、质量等。还建立了详细的采购台账,以便及时进行溯源。”总经理孙晓菲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其食材的存储和分类摆放都比较规范,防止交叉污染,按照“先进先出”的顺序排列整齐,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和保质期。还定期进行环境消毒,防止微生物滋生。每天为产妇制作的三餐三点食品留样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留样量满足125克,且每个留样盒上都标明品名、留样人姓名和留样时间。餐具、厨具、操作台、工作区每日三次清洗消毒,消毒记录清晰完整。后厨所有上岗人员的健康证明和每日晨检记录均上墙公示。

据西岗区八一路街道市场监管所所长李丹丹介绍,他们在帮助“月子中心”食品安全全面规范,并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制度的基础上,还帮助其建立完备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找出经营过程中的高风险点,指导其针对就餐区、加工区及餐饮具等风险点建立专门的清洁及消毒措施,督促其将乌鸡汤、鲫鱼汤等催乳餐的主配料名称公示出来,要求其不得非法添加和使用非食用物质。“特别是在我们的指导下,‘月子中心’还建立了应急处理机制,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辖区监管等部门,做到有备无患,高效处置。”

风险等级设为D级

在位于中山区的台湾宝儿母婴护理中心,监管人员认真检查了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台账表册,检查结果较好。该店店长介绍道,为保障食品安全,该店内从食品的来源、加工、送餐、回收四个环节严格把控。食材来源方面,店内每日所用蔬菜水果均为当天采购,由指定供应商提供,肉类、奶制品等均为大型商超统一购买。食品加工方面,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每日上岗前严格执行晨检制度,生熟食品从储存到器具使用到烹调过程均分开操作。为避免微生物滋生,制作好的餐食会尽快送往产妇房间,并在运输过程中用防尘保温盖。餐具回收环节执行每日三消,每顿正餐用餐前一小时和用餐后都会进行餐具的消毒工作,确保食品安全。

记者在第一夫人母婴护理院后厨看到,一块黑板上详细标注了各房间产妇的饮食需求差异,记录不同产妇忌口食物、过敏信息、食品口味、饭量等信息,该店店长表示,产妇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在产妇入住之前都会详细了解其饮食特点、饮食禁忌等,以便为产妇提供健康安全的饮食。

“月子中心”的服务对象是产妇和新生儿等特殊人群,确保食品安全尤为重要。中山区市场监管局执法监督一科科长刘子兵告诉记者,今年,中山区市场监管局将“月子中心”作为重点食品监管行业,摸清行业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分布数量、从业人员、供餐方式、供餐人数等基本情况,实施精准监管。同时提高风险等级,在日常监管中,参照对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品安全风险评级,对月子中心评定为D级风险,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监督检查。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要求经营者严格把控食材采购环节,做好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加工;推荐应用“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推广“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做到安全卫生、营养均衡,全力保障产妇和新生儿“舌尖上的安全”。

文字:井惠群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左莹

资料:市市场监管局

校对:秦臻

主编:于莉‍‍‍

监制:穆军、宋伟

编辑:姜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