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挂“把门猴”的端午习俗,你了解吗?

端午节来临前,在瓦房店岗店村云台村,家家户户的妇女们都格外忙碌,不过她们可不是在包粽子,也没有在做香包,她们在制作一种纯手工的布猴子,它有个特别的名字——“把门猴”。

这个端午节你都感受到了哪些民俗?是看了赛龙舟?点了朱砂?还是放了纸鸢?……今天跟我们了解一个不太一样的风俗吧!

记者所到的云台村,就是一个制作这种“把门猴”的村子。据说,村里妇女们基本都会制作“把门猴”,并且量还很多。记者走进了一户村民家中,就看到其家中走廊上放满了各种大袋子,里面都是形态大小各异的布猴子,来到屋子里,映入眼帘的就是满炕的布猴子,三位村民或坐在炕上,或坐在炕边,拿着已经制作好外形的布猴子,继续进行加工。大大小小,或红色、或橘色的猴子穿着虎斑纹的皮裙堆了一炕,各种小零件在村民的手中,你缝眼睛,我粘耳朵,她做头饰……就这样,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猴子,就展现在了记者面前。

“我今年54岁,做这个小猴子已有30多年了,我们家主要是制作量比较大,每年要制作几万个,有的人家可能会做得更细致些,但是因为是纯手工制作的,越细致,制作好一只的时间也会越长。”坐在炕上的于晶和自己的婆婆还有邻居,一起做着“把门猴”,她的手艺就是传承于八十多岁的婆婆。而这个手艺活,传承到她这里也已经是第四代了,在村子中也传承到了第五代。她表示,每年她们都会先买好布料,裁好猴子的形状,填充好填充物,然后在农活或者工作不忙的时候,就都用来制作“把门猴”。

于晶告诉记者,“把门猴”是北方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每当端午节来临,村里大姑娘、小媳妇都跟老人学,用红、黄、白三色布,缝制出各式各样的布猴,有大有小,有单个的,还有的地方会制作大猴背小猴的样式,这些布猴形状古朴笨拙,憨态可掬,令人喜爱。在端午这天,大家将“把门猴”,同艾蒿和桃树枝一起悬挂门侧,寓意驱邪恶、迎吉祥、保安康。

编辑:姜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