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辽西珍稀剧种 大连启动人才培养项目

7月12日下午,《辽西地区珍稀濒危剧种音乐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在大连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音乐厅举办了汇报演出和研讨会,来自辽西的三个剧团的演员们现场演出了三个剧种的选段。


《辽西地区珍稀濒危剧种音乐创作人才培养项目》聘请了20余位国内知名理论专家、戏曲专家教授、国内外知名中青年作曲家作为授课老师,为从全国各地遴选出的16位有着丰富生活积累和编创经历的学员,以阜新蒙古剧、海城喇叭戏、凌源影调戏三个剧种进行了扎实的授课和培训,在短时间内让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在汇报演出环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体服务中心剧团演出了蒙古剧片段《砸斗》,来自海城市的演员们表演了海城喇叭戏片段《墙头记》,凌源影调戏传人刘翠英、任辉在乐队的伴奏下,演唱了《要保山林享太平》《许仙借伞》《三变惊迷》《破镜重圆》4个唱段,精彩的剧情和优美的表现令现场学员及专家十分震撼。

项目组授课教师、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教授李博和大连大学音乐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周杨教授均表示,地方剧种本身自带一种繁茂的生命力,历史、民间故事、群众语言、民族曲调都是取之不竭的艺术资源。特别是不断融入创新的时代元素,让三个剧种更受年轻群体喜爱,更加发扬光大。本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开启了濒危剧种的学习之旅,相信这些元素一定会出现在更多作品里。

项目组学员、来自广西艺术学院的王丹怩和来自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的牟金星此次都以海城喇叭戏音乐作为自己的课题,她们表示,一个月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既开阔了眼界,也让自己对地方戏曲音乐的了解更为深入和深刻,当天的演出则让人对辽西珍稀剧种的艺术魅力刮目相看,让她们感受到了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拓展,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理念的提升。集中培训过程中,吸收了专家们的课程精华,其丰富的科研经验、独到的思维视角都对今后的学习、工作起着引领和导向的作用。能在今后的教学能力、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上得到较大提升。

在学习实践中,交响乐《蒙古贞·草原情》、影调歌《山乡里来了皮影戏》等一批音乐作品已经被学员们创作、改编出来或在完善之中。在研讨会环节,项目主持人、大连大学音乐学院曲国凤副院长对项目进行作了汇报,现场,众多专家学者还就辽西地区珍稀濒危剧种的生存与发展、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如何与地方院团进行深入合作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宋宇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校对:秦臻

主编:于莉‍‍‍

监制:穆军、宋伟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