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创新翅膀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

2023年5月10日晚,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由大连理工大学设计研制的辽宁省第一颗卫星,大连1号—连理卫星搭乘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飞向太空,开启叩问苍穹之旅。从参与新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研制,到创新研发首次采用国产芯片运行OpenHarmony操作系统的大连1号—连理卫星,大连理工大学始终在为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这仅是大连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一角。“两先区”建设的十年,是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十年,也是大连创新发展成果喷涌而出的十年。

这十年,大连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全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1.47%提高至2021年的3.02%,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研发强度突破3%的城市。

这十年,大连战略科技不断实现突破,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科研攻关,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助力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长征5号大推力火箭、华龙1号、中国天眼、982钻井平台等大国重器建成。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合成技术、煤制乙醇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氢气的低温制备和存储”等3项成果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这十年,大连市科技成果持续产出。全市共有76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515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

这十年,大连市科技人才加快引育。通过市级科技人才政策支持、重大项目实施及创新平台建设,我市各领域优秀科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14人。

……

这十年,是大连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大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两先区”建设为统领,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主要科技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大幅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 创新策源能力大幅提升

在高新区的英歌石,一座立于山海之间、拥有山海气魄的科学城正迎来建设的“全面加速”,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已投入使用,一座座高能级实验室正在从“纸上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建设创新策源中心,在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大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科技创新驱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出最清晰的路径。正在举全市之力建设的英歌石科学城是大连创新策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连面向未来擘画科技创新新思路、激发科技合作新动能、构建科技发展新格局最重要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将带动大连创新能级、产业能级、城市能级大幅跃升。

这十年,我市系统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策源能力大幅提升。以争建沈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英歌石科学城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建设,打造国家、省、市级梯次布局的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10家,全市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达到549家。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黄海实验室、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等一批重大研发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在大连布局,大连凌水湾实验室和大连金石湾实验室揭牌运行。大连化物所获批建设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首批获批的“标杆”实验室。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获批组建国家首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首家,探索建立了“一区多园多点”发展模式,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大幅提升。

全方位全过程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提升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

大连达利凯普科技股份公司成立于2011年,作为我国射频微波陶瓷电容器领域领军者,在产业数字化以及电子元器件进口替代、国产自主的趋势下,近几年发展迅速。12年时间,企业从不足百人、依赖租赁场地研发生产,发展到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设备,射频微波陶瓷电容器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五、国内第一。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成长组第一名,到首批辽宁省瞪羚企业、辽宁省省长质量奖企业,再到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达利凯普跨越发展大步向前。“达利凯普作为大连本土培养起来的民营科技企业,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关怀。”大连达利凯普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溪笔说。

达利凯普是我市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的一个缩影。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这十年,我市全方位全过程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提升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出台《大连市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实施方案》,建立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政策体系。持续抓好“一高一小”即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4100家,国网平台累计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514家。实施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工程,聚焦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出台9条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培育雏鹰企业1285家、瞪羚企业195家、种子和潜在独角兽企业8家,全市科技企业群体数量不断壮大,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实现跃升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是从非石油资源出发制取化工产品的一条全新的工艺路线。新一代DMTO催化剂是甲醇制烯烃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现有装置。该催化剂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刘中民院士团队自主研发,是大连化物所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由大连化物所依托核心技术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形式成立的中科催化新技术(大连)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一代DMTO催化剂自投放市场以来,快速占领了DMTO催化剂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保障了我国在煤制烯烃领域的国际持续领先地位。据了解,该公司将陆续启动DMTO—Ⅲ技术、玻色因技术、有机胺、分子筛吸附剂等多个项目,预计达产后每年可新增产值34亿元。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创新驱动的必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在我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节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十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实现跃升。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合成技术、煤制乙醇技术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成果落地。坚持需求导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清洁能源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研发计划,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科技攻关,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竞相涌现。100G激光器成功应用于5G光模块传输,3000吨超级浆态床加氢反应器刷新世界纪录,全球首艘智能大型油轮(VLCC)成功交付,在建和投运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占全球市场份额约60%。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成果转化难点问题,将进一步建立完善市级层面成果转化协调工作机制平台,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发挥创投基金、天使基金引导支持作用,加强科技成果联合挖掘、评估评价、撮合对接、中介服务,加快建设集研发、孵化、生产、融资于一体的专业化孵化载体,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研发服务外包等新业态,打通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通道,提升科研成果本地转化效率和比重,赋能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5月18日,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吹响了我市依靠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冲锋号”。这是全市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也是我市自主创新成就的一次检阅。持续激发“第一生产力”,激活“第一资源”,点燃“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链效能、产业链水平,大连正奋力开辟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