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城市升级美好生活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彭杭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产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大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市文化产业整体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丰富,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服务全市工作大局、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巩固和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连市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升清单》作出“促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明确部署,引领文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点燃发展的“加速器”,这组数字是证明——全市现有文化市场主体近2万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255家规上文化企业;全市已建成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近30处,总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超过2000家;根据统计节点数据,2021年,我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19亿元,同比增长16.1%,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8%,增加值总量占全省文化产业43.7%,大连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在全省位列第一。

交出亮眼的“成绩单”,这些荣誉是注解——大连市是首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市;当选2024年“东亚文化之都”;旅顺口军民融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产业体系日趋完备

“机械动能虎”奇妙震撼、智能仿生机器人科技尖端、原创动漫IP雅皮兔极具创意……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大连的一批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吸睛无数,我市文化旅游科技融合产品成为辽宁展区最大亮点。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市委、市政府突出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协同创新,推动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拥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3家、省级16家,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园区)5家。华录集团连续四届被认定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为东北地区唯一一家,并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0强”;海昌旅游集团连续荣膺“全国旅游集团20强”,在上海、天津等10个城市建设了海洋动物馆;博涛文化入选文旅部技术创新中心,为东北地区唯一入选企业,研发的“360度球幕飞行影院”已在全国80余个景区景点建成运营;蒂艾斯科技的仿生机器人研学体验应用示范项目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厚仁科技的“出口成章”青少年人文素养数字内容平台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融合发展工程数字出版优质平台……同时,雅歌文化、大连之声等一批创新活力足、成长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中小文化企业脱颖而出,冰山慧谷、北方国家版权产业园、三十七相文旅科技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相继建成运营。

伴随着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日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产业数字化、文化创意设计、影视传媒、动漫游戏等主导产业多点开花、活力迸发。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满足美好生活期待

大连国际沙滩文化节、发现王国DTM电音节、快乐海岸盛夏欢乐季、鲸屿市集……在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活动“铺天盖地”、面貌“翻天覆地”、游人“欢天喜地”,贯穿全年的文旅融合“大事件”提供了一个个文旅体验和消费场景,展现了城市热情,也点燃了发展热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今年以来,我市专门成立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召开2023年文旅产业发展大会,集中签约70个项目,实体投资项目总额192.6亿元。依托《大连市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质一批“老字号”景区,提升一批魅力观光湾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休闲和夜游消费街区,发展一批旅游主体功能区,致力打造东北亚文化旅游胜地。

我市大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推动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整合全市红色资源,融合周边景区旅游资源,强化红色内容生产,重点打造关向应故居纪念馆、中华工学会旧址等红色旅游线路,宣传弘扬红色文化。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围绕文物保护修缮、风貌环境整治、建筑活化利用、打造展陈集群、提高文化影响等方面发力,促进文物活化与街区治理、城市管理水平提升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百年建筑大连宾馆引入百年酒店品牌费尔蒙开展合作,以“修旧如旧”的方式整体修缮,打造高端文博酒店。依托我市丰富的非遗资源和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开展非遗作品版权保护和市场化运营工作,推动将非遗作品打造成具有大连城市特色的旅游“伴手礼”。

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加强完善产业配套

“太及时了!像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保障了企业项目技术研发的资金储备,也大大舒缓了我们经营发展的压力,让我们能够安心专注于核心技术积累。”谈及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力度,一家初创企业负责人这样说。

我市制定出台《大连市“十四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颁布实施《大连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印发《大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周期、多角度加大对文化企业扶持力度。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业发展、国土空间等领域也都把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其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2017年,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立每年最高额5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多年来,累计扶持一批优质产业项目,撬动近百亿元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搭建企业服务平台载体,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建立“项目管家”制度,对规上文化企业全部配备“项目管家”,并按照1∶1配比向重点规下企业延伸,定期面向企业发布政策信息,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项问题。用好用活省、市两级文产专项资金政策和“辽宁文企贷”文化金融政策,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全市共有全国和全省文化产业方面“四个一批”人才30余人,通过高层次人才津贴、紧缺人才薪酬补贴等政策待遇,专业艺术院团引进优秀人才也有了切实保障。

瞄准大项目抓提升

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项目兴则产业兴,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聚焦《提升清单》“促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目标任务,围绕景区景点提质升级、海域资源开发利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10个类别,确定10亿元以上重点文旅项目35个。大力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完善影视产业政策,吸引更多优质影视企业落户大连,促进影视基地建设利用。做好文创产品宣传推广,拓宽销售渠道,壮大文创市场。在新型文化业态中,文旅装备制造融合了装备制造和文化艺术两个领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蓝海。今年以来,我市将目光聚焦到文旅装备制造业探索创新,相关企业实现高增长。“熊洞街”项目以“强IP性+强创意性”将文旅流量思维和商业运营思维相结合,火爆文旅市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耕文旅装备制造业,推动“文旅+科技”深度融合,带动文化产业持续提升。

编辑:姜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