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银沙滩论坛”在连举办

嘉宾学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大连创新实践

银沙滩论坛

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与实践——大连“两先区”建设10周年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连“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重要指示10周年。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新形势、贯彻新理念、推动大连“两先区”建设高质量发展,8月25日,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社科联、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联合举办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与实践:大连‘两先区’建设10周年”为主题的首届“银沙滩论坛”。现场的嘉宾学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大连创新实践这一主题,从推进东北振兴、大连“两先区”建设等不同视角,进行了精彩论述。

作者简介:高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曾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高国力〛

大连作为一个在国际国内享有高知名度的城市,如何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适应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把握好动态变化的战略位势,对下一步“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三个维度分析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的战略位势,并从企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重点举措。

强化提升“一带一路”建设中前沿窗口和桥头堡战略位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我国对外开放从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大连在这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能和定位。大连拥有港口航运贸易的区位优势和悠久传统,进一步深化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紧抓我国签署RCEP这个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机遇,大连的对外开放仍有巨大空间和潜力。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大连不仅要继续发挥原有的对外开放优势、强化东北亚对外开放中的领头羊作用,同时应把目光更多转向中南半岛、中蒙俄经济走廊、中亚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等“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沿线国家和城市。特别是近三年,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的经贸合作格局和态势也在不断变化,大连应及时对接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国家、地区和港口城市,为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外部动力。

强化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中战略支点和“反磁力中心”战略位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连独特的区位、特殊的经济功能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基础,可以充分发挥其沿海港口、特色工业基地和国际贸易中心等多方面的支撑功能,促进我国东西、南北、城乡间实现优势互补和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格局。按照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跳高队”和“急先锋”的目标定位,大连应提升自身在辽宁省“一圈一带两区”中的对接引领带动功能,发挥好国际贸易、航运、金融、文旅等更多领域特色优势和竞争力,加快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局,打造成为具有更高层次更高含金量的战略支点。大连是东北地区的门户和龙头城市,面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国要素、产业和经济加快向南方聚集、南北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态势,大连应吸引一部分特色优势产业和要素聚集,在某些方面和领域要力挽狂澜,起到一个控制南北继续加速分化的中流砥柱作用,努力打造成为缩小南北区域发展差距的“反磁力中心”。

强化提升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联通枢纽和链接节点战略位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京津冀协同、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三大板块状区域,以及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条轴带状区域重大战略,成为引领全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先行区和动力源。大连要进一步畅通与区域重大战略板块的海陆空硬件连通、设施连通以及软性服务的联通,进一步缩短与区域重大战略板块的时空距离和经济距离,建设成为与区域重大战略板块对接的联通枢纽,进而带动自身“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同时,大连要把自身的产业体系进一步通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对接区域重大战略板块,促进更多的产业、产品、技术、工艺、品牌分层下沉对接,加快融入区域重大战略的产业体系和经济联系网络,建设成为与区域重大战略板块对接融合的重要链接支点。

从企业发展层面提出的重点举措

一是以链主企业为抓手,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大连的石化、造船、机床、软件信息服务等行业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但相比国内外发达城市,大连的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有山无峰”和“有峰无山”两种现象。“有山无峰”是指一些行业一般性企业数量众多,但是缺乏业内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有峰无山”是指有些行业龙头企业实力很强,但是缺乏与其配套的关联企业。大连下一步应加快培育一批有山有峰、错落有致的企业群落,特别是通过开放引进定向定点培育一批根植嵌入型链主企业,带动本地配套和关联企业的繁衍壮大。这要求进一步提高大连本地的分层下沉式生产配套能力,既可以是生产环节上中下游的关联配套,也可以是技术、工艺、标准的关联配套,还可以是产品系列、品牌的关联配套,加快培育壮大国际化现代化产业集群。

二是以双向混改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统筹推进大连国有企业吸引民营资本进入的“民参国”和民营企业吸引国有资本进入的“国参民”,选择一些有潜力、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企业开展品牌、资产、技术、人才等多种形式的参股控股,不断提高特色龙头企业双向混改的活力和效益。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特点,分类型确定先行先试的混改企业清单,明确分阶段的目标任务,率先激活和优化一些标志性标杆性企业,逐步破解大连甚至东北普遍存在的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制约。通过高效能双向混改,让企业既能吸纳和保留国有企业总体实力强、市场网络大、基础信誉好等比较优势,又能吸收和整合民营企业市场嗅觉灵敏、调整机制灵活、活力动力充足等相对优势,共同形成有竞争力的企业组织结构。

三是以科研成果转化为抓手,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大连应结合自身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和技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机床、造船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进一步集中资金、技术和政策,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实施攻坚克难行动计划,强化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其他更多的一些产业、行业和企业层面,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制约,更应该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的文章,因业制宜全面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国内创新转化领先的深圳为例,深圳不仅拥有雄厚、灵活、高效的创投资本,而且孕育了一批一头连着资本、一头连着技术的创新经纪人群体,促进了资本和技术的及时精准嫁接,吸引国内外很多科研成果到深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连应学习借鉴深圳企业的创新转化经验模式,选准重点领域代表性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地探索突破,打造企业创新转化的鲜活样板。

从城市发展层面提出的重点举措

一是以双飞园区为抓手,打造大连特色产业地标。大连应借鉴国内福州、钦州等城市发展的“两国双园”双飞模式,首先是吸引国内外跨国公司和有竞争力的企业在大连落地生根,打造类似深圳华为、沈阳宝马等特色产业园区和地标。同时大连也可以依托自己的知名品牌龙头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和我国中西部地区打造大连的飞地园区和产业地标。着力挖掘和提升大连制造和大连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让人们一讲到大连,也能够像提到北京的中关村、深圳的粤海街道一样,加快打造大连独有的特色产业地标,吸引全世界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聚集。

二是以大连都市区建设为抓手,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都市圈和辽中南城市群融通发展。全面推进大连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都市区建设,做强做优大连的产业空间布局,辐射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对接支撑沈阳都市圈,进而促进推动辽中南城市群的建设。加强大连与辽宁沿海其他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强化大连的龙头带动功能。优化大连和沈阳两市间产业布局和链群协作,发挥利用好大连的港口航运贸易优势。拓展大连与周边地市以及辽东辽西市县间经济联系,提升大连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效能。通过大连市集聚辐射能力的动态优化提升,实现从大进大出到优进优出的转变,让大连不是蜷缩在辽东半岛的一隅,而是真正成为东北乃至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心,赢得更多的战略空间和战略腹地。

三是以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大连的城市活力和品质。大连宜居城市建设应进一步围绕配套和便捷下功夫,健全完善宜居配套设施和功能,提升宜居服务和供给的方便度、可及性,全面满足本地人和外来人的宜居需求。大连韧性城市建设应未雨绸缪统筹布局,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规模型”韧性建设要留有余量、安全可控,防洪、抗旱、抗震、抗台风等“标准型”韧性建设要树立底线和极限思维,适度提升标准;疏散、隔离、避险等“空间型”韧性建设要考虑应对突发自然和人为灾难事件,优化场所设施布局和使用。大连智慧城市建设应突出集约化增长、数字化布局、绿色化发展,实现精明紧凑的生产布局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城市的运转效能和服务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目标。

作者简介:乔军,原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政府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省政府参事,兼综合研究组组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客座教授;现任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政协智库专家;省政府“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辽宁省银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乔军〛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充分发挥区位和先发优势,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要坚持陆海统筹,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保持并增强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连提出的部署要求,更好发挥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龙头引领、引擎带动作用和功能,抢抓当前对外开放新的战略机遇,加速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保持战略定力,聚焦聚力,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引领,推进以大连为核心的沿海经济带加快建成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

近年来,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推进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沿海经济带综合实力逐步增强,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沿海经济带经济总量接近7000亿元,同比增速与全省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基本持平,一季度沿海经济带经济同比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沿海经济带6个城市经济都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目前,沿海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50%。特别是支撑经济增长主引擎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了稳定增长,不仅带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而且也拉动了全省经济稳定增长,其中最为亮眼的是上半年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3%,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

二是沿海经济带项目投资不断增长,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增长3%,一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在沿海地区落地,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包括粮油加工、新能源、临港冷链、大数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9个重大项目落地,总投资100多亿元;丹东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5亿元,增长23.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锦州开展“走请”活动116次,签约额192.14亿元,引进内资完成29.6亿元,增长21.1%;营口上半年开工各类项目8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到总数一半以上;盘锦打造石化及精细化工全产业链取得重大突破,总投资837亿元的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开工建设,是中沙两国“一带一路”倡议重大项目;葫芦岛实施的550个重点项目中,工业项目数量达221个,占比40.2%,总投资1853亿元,占比68.8%,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特点。通过这些重大项目领跑,开工项目“多点开花”,使得我省沿海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

三是沿海经济带开放水平全面提升,今年上半年沿海经济带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吸引外资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上半年沿海经济带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1.7亿美元,增长1.2倍,沿海经济带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态势,有力带动了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层次和能级。

四是沿海经济带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上半年沿海经济带经济总量接近7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700亿元,占沿海地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10.2%,这一比例关系充分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不仅在发展的总量上稳定增长,而且在发展的质量上呈现出稳定提升的良好趋势。

五是沿海经济带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各类市场主体日益壮大,今年上半年,沿海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了8.4%,市场主体总量接近230万户,增长了14%,其中,企业数量增长了9.1%;个体工商户数量增长了15.9%,这些市场主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支撑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实现振兴新突破的微观经济基础。

六是沿海经济带港航物流、港产城联动呈现新的格局,港口集疏运能力逐步提升。前7个月,辽宁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量80.8万标箱,居全国第三;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比重达13.5%,居全国第一。上半年,辽港集团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6万标箱,同比增长20%,新增外贸航线5条。

当前,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我们还要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沿海经济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从宏观层面来看,当前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辽宁沿海经济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临更加突出的矛盾,主要包括体制机制问题、产业结构问题、产业链、供应链问题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供给问题、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问题等等,应引起高度关注。从沿海经济带上半年经济运行及发展状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企业经营规模受限,市场辐射力不强,上半年,沿海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只增长了0.4%。二是企业利润增幅下滑,经济效益不佳,上半年,沿海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只有27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了52.3%,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企业亏损面较大,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上半年, 沿海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数额、增幅以及企业流动资产、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等运行指标值得关注。

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引领,把加快建设“三个中心”“两先区”、加快建成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加以全力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国家级新区,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在大连叠加集聚,大连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太平湾合作创新区,这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重点项目落地大连,是沿海经济带加快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先导区的坚实基础和强力支撑。

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引领,推进以大连为核心的沿海经济带加快建成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坚持稳中循序渐进;坚持二三产业融合化发展;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合作。一是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上,要进一步加强大连和沿海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联结聚合;二是在构建完整、先进、安全的现代化产业链上,要加强大连与沿海各城市的统筹协调一体联动;三是在孕育产业新动能、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上,要加强大连与沿海各城市共建共享融合互动;四是在提升大连创新驱动能力、实施教育科技人才战略上,要加强大连与沿海城市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五是在加快推进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改善资金要素科学配置有效供给上,要推进大连与沿海各城市联手合作互利共赢;六是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上,要加强大连与沿海各城市一网协同统筹共建;七是在优化沿海地区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上,要加强大连与沿海地区各城市重大项目紧密合作、优势互补,抓好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八是在推进绿色发展、促进沿海产业低碳节能降耗上,要加强大连与沿海各城市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科学规划、协同发展。

编辑:姜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