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中心”建设全面提速 以要素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赵蕴颖 邵海峰

今年7月5日,随着“德翔曼谷”轮顺利抵靠大连港集装箱码头12号泊位,德翔菲律宾航线正式投入运营,大连至菲律宾直航服务航线增至4条。大连也已基本实现RCEP成员国家核心港口全覆盖。

8月,大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发布最新数据,今年1至7月,大连汽车码头共计通关进出口商品车51513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92.32%;出入境(港)外贸滚装船共计136艘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41.67%,外贸商品车正通过大连港加速“出海”。

8月18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该品种的上市为进出口商群体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经过10年的融合发展,今年上半年,大连“三个中心”建设全面提速。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重要指示十周年。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要充分发挥区位和先发优势,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要坚持陆海统筹,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

10年来,大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集聚国内外航运贸易金融要素,充分发挥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链接作用,在提升城市功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三个中心”已经成为托举大连实现新跨越的强大支撑,更成为带动辽宁乃至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运行格局清晰形成

经过10年发展,航运中心初步形成以海空两港为核心、多式联运综合运输枢纽为互联互通手段,重点港航物流园区为支撑的运行格局,东北地区96%以上外贸集装箱、100%商品车、60%以上外进原油转运均由大连港口承担,确立了大连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重要枢纽地位。

10年来,大连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1386亿元,其中港口固定资产投资329亿元,建成以“两岛三湾”为核心,功能完备、条件优越的国际化港口基础设施体系。

7月19日,大连—东京羽田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成为东北地区唯一落地东京市内的航线。10年来,大连空港旅客吞吐量峰值年份突破2000万人次,出入境客流量达到200万人次,国际和地区货邮吞吐量3.8万吨,国际和地区航班起降2.0万架次,位居东北首位,对日通航点数量、航班量和旅客量位居全国前列,是东北地区唯一的进境水产品、水果、种苗指定空港口岸,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日韩、连通东南亚的航线网络。金州湾国际机场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推进,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全球最大的离岸式人工岛机场。

今年以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大厦加快建设,推动高端航运服务业汇聚我市;海事法院、国际航运仲裁院、航运中心律师团持续提高海事法律服务水平;大连商品交易所加快集装箱运力期货品种上市进程;航运保险等要素持续流入,全市23家财险公司有22家开展航运保险业务。

8月18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10周年高端论坛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研究院召开。该研究院由大连市政府与大连海事大学市校合作建立,正作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新型“智库”为航运中心建设探索发展新路。

目前,大连已拥有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大连获批成为与日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合作试点城市;大连口岸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跨境贸易指标评价全国单项标杆。

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今年上半年,启运港退税政策正式实施,大连港区泊位实现全面开放;成功开通长春—大连—国外目的港“一单制”海铁联运业务;新增5条外贸集装箱航线,集装箱吞吐量230.5万标箱、增长20.8%;中欧班列发运5900标箱。

历经10年建设,大连港连通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拥有环渤海地区挂靠航线最全、船舶班次最密,覆盖区域最广泛的支线网络,已初步形成内陆港、合作场站、合作站点为依托的内陆集疏运网络布局。集装箱航线实现RCEP成员国核心港口全覆盖,日韩集装箱航线密度位居全国前列。集装箱班列作业能力达95万标箱/年,班列线路达40余条,覆盖东北内陆站点50余个,海铁联运箱量连续十余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大连过境商品车跨境运输新通道、“班轮+班列”跨海运输新模式成功入选交通强国建设首批试点,物流中心核心功能持续增强。

2016年,大连开通首条中欧班列,运行最高年份达到3.5万标箱。近年来,大连陆续开通至德国杜伊斯堡、莫斯科别雷拉斯特和沃尔西诺班列,以及新西伯利亚、白俄罗斯明斯克至大连回程班列等,经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5个主要口岸的班列全部开通,初步形成东、中、西“三通道”多线路、多口岸发运和往返“双向”开行模式,实现我市中欧班列常态化安全稳定运营,助力东北海陆大通道繁荣发展。

8月2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第三十六批A级物流企业名单公布,大连港集发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光荣上榜,获评国家5A级(仓储型)物流企业。历经10年发展,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到400余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73家,星级冷链企业8家。智慧物流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大数据、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加快应用,全市港航物流企业及相关部门建有信息系统,80%以上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完善。

区域性金融中心不断实现新跨越

十年砥砺前行,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提速,为大连“两先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

金融业支柱地位日益巩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金融业总资产同比增长6.4%;金融业总利润同比增长508.2%;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在服务业增加值和全市地方生产总值中占比分别为17.8%和9.4%。

大连金融国际国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最近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中排名第72位,较上期提升8位,连续三期实现评分和排名持续提升,已连续17次入选榜单。

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300家,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各业态,其中法人总部17家、外资金融机构28家。拥有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7类地方金融组织211家,大连已初步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期货市场引领作用持续凸显。今年上半年,乙二醇、苯乙烯期权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实现化工板块期货期权工具全覆盖。大商所累计上市期货品种21个、期权品种13个,2022年成交量居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第9位,已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塑料、铁矿石期货市场。场外市场“一圈两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已形成黑色、化工、粮食、油脂油料、鸡蛋5个品种圈,上线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大商所正加速进入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资金市场平稳向好,各项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有力推动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截至2022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9万亿元和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5.1%,存款增量、增速创近十年新高;贷款增量、增速创近七年新高。资本市场全省领先,截至今年5月末,资本市场境内和主要境外上市公司共41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1家,占全省36%;“新三板”挂牌企业52家,占全省39%。保险市场领跑东北,一季度实现保费收入171.2亿元,同比增长15.2%,位列东北副省级城市首位。2022年,全市保险深度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保险密度5322元/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元。

金融开放创新有序推进。自贸金融创新加快推进,首创“自贸金融在线服务平台”,创新建立个案集审制度、推出QFLP试点制度等,先后获批日韩短期入境游客移动支付便利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等试点,自贸区大连片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起步之年,是加快挺进“万亿GDP城市”的关键之年。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三个中心”建设将聚焦《提升清单》中明确的目标任务,推进金融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港航物流业,全面提升“三个中心”能级,加快门户枢纽功能建设,以要素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