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工伤预防宣传培训 筑牢安全防护墙

工伤预防为“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

保驾护航

近日,参加大连市工伤预防“五进”活动的人员相继走进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开启应急救护、消防学习等内容的参观体验,有限空间、电击实验、安全帽撞击、VR高空坠落体验等场景,无一不让参与者感叹工伤预防的必要性,工伤预防宣传培训从“耳听”变为“眼见”和“实践”,掌握正确的预防知识和技能才能应急救难、维护安全健康。

工伤预防实践体验活动旨在科普急救知识,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从根源解决盲目未知、草率麻痹、主观大意等问题,修正一些认知错误和常识偏差,以此减少日常的失误或者不安全行为,积极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达到“我会预防”“我能预防”的目的。大连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工伤预防“五进”活动首个体验实践的机关单位,他们既是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一线岗位工作人员,也是现场应急救护、消防处置的应援者,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没忘记肩负的社会责任——保障自身安全、救护他人生命,身体力行诠释社会保障的义务使命,做好预防是迈向安全健康的第一步。

大连连山安全产业集团实践教育基地的资深教员胡国超从业十几年,长期担任大连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员讲师,对应急救护和个人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理解,他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分解剖析典型案例,用事实+情境形式生动演示科学急救手段方法,对一些错误的“偏方”和“常识”加以纠正,不断分享在应急处理及工伤预防方面积累的有效经验和技巧做法。

胡国超说,在传统救护观念中,当身边人出现受伤、突发疾病的情况,人们往往只会等待专业医生到现场进行救治,即便有个别“胆子大”的,由于没有经过培训并且普遍缺乏基本的救护理念技能,很难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耽误了抢救病患伤员的黄金时间。因此,接受正规培训、学习应急救护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关键时刻真的能够救人一命。

胡国超强调了急救的正确步骤:首先评估环境、保护自己,做好自我防护;然后判断现场是否安全,施救者本人是否身处险境;在保证自己安全,确认伤者或病患实际情况后,再开始呼救和施救。随后胡国超邀请参训学员们上台对人工呼吸模拟假人进行实践操作,纠正急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

胡国超表示:“通过这种讲解+实操的形式,会让更多来自基层一线的人员学习到安全应急和个人防护的专业知识,不仅是为了保护被救者,对施救者而言也是一种人身安全的防护,能够避免或减少悲剧的发生。”他希望能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将他掌握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希望面临紧急事件的发生,有更多人能够拥有救助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活动的参与者对这场别开生面的培训表示一致好评,认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会常用的急救技能、了解科学防护措施十分必要。

胡国超所在的安全教育实践基地体验项目20余个、投资超过400万元,消防处置、坠落防护、有限空间、机械伤害、触电体验等各场景都逐一复刻企业实际的生产生活,无声演示着安全防护和工伤预防的重要性,提醒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因为疏忽或故障,工伤事故时有发生,要时刻铭记“安全第一、预防先行”。

近日,青岛胶东机场,飞机指挥员因工牌意外掉落俯身拣拾,被卷入飞机主轮碾压身亡;泰州,一名作业工人疑似因衣服被绞笼绞缠,卷进机器当场身亡;四川地铁中,安检员工作时不慎被履带卷入安检设备中,惊吓并受轻伤。

工伤风险无法完全消除,却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做好工伤预防工作:

(1)工伤预防能够有效防止职业伤亡。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对职工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极大伤害,绝大多数工伤事故可以通过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安全管理而避免,工伤预防是劳动者安全、健康的第一防线。

(2)工伤预防能够减少财力、物力支出。做好工伤预防工作,减少因事故发生造成的工伤职工救治、康复费用及经济补偿等经济支出,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工伤预防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工伤预防工作需要有“红线意识”,它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企业的经营发展,还有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工伤预防工作,能够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家庭幸福。

工伤预防,需要企业单位对职工特别是新职工进行职业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结合实际完善科学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生产防护措施、及时发放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企业生产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防止因生产设备的原因发生事故,安排职工加班加点工作时还要考虑职工身体承受能力。而对于职工个人而言“主动预防”“自我预防”是减少事故、预防伤害的关键。日常工作中,企业职工也应认真遵从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流程,坚持学习和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个人对危险的预防能力。

陈思 齐佳怡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