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连环境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海钓高端产业

〚孙秀英 丁永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

海钓是海洋经济高端产业之一,在全球拥有超过6亿的粉丝,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和成熟的赛事,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大连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国内最适宜海钓的地区之一,在外地海钓群体中也有很好的口碑。海钓产业本身与大连“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的定位很契合。当前受到基础设施不完善、行业标准缺失等因素的制约,发展潜力远未释放。

充分认识海钓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海钓被称为海上高尔夫,但又不受土地资源的约束,发展前景广阔。今年,根据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的估计数据,我国专业海钓人群的规模超2000万人,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不同于一般的垂钓活动,海钓更考验参与者的专业性和经济能力,是小众高端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服务对象是专业、有固定海钓习惯的发烧友,因此蕴含着巨大商机。一个专业海钓爱好者一年的海钓开销可达5万元甚至10万元以上。由此可以预估,全国专业海钓爱好者群体每年可以带来的消费收入在万亿元以上。

发展海钓产业可有效带动住宿餐饮、休闲度假、船艇租赁、钓饵钓具、导钓服务、节庆赛事、金融保险、鱼拓展示等相关行业,成为激活居民消费、拉动海洋经济的新动能。

扩大参与人群,推动制定海钓运动标准

一是区分竞技海钓与休闲海钓,以适应不同人群参与。钓鱼运动可分为职业竞技和业余休闲两大块。以国内为例,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管理国内主要钓鱼赛事,并对参赛钓手进行等级认证和积分排名。但目前仅有淡水钓鱼竞技运动标准,海钓竞技运动需积极推动相应标准的制定,进行跨区域赛事、活动合作。休闲海钓以业余休闲为主,行业发展在于全民参与,钓具商与饵料商主要承担着为垂钓者提供各类垂钓工具和辅助用具的服务,但国内钓具竞争相对分散,没有形成统治力的品牌,因此应加大对本土钓具品牌的培育。还要有效区分竞技海钓与休闲海钓,可针对不同的板块发展不同的产业。例如,针对休闲海钓,可开展陪钓、船艇租赁、渔家乐等休闲渔业项目;针对竞技海钓,可更加注重渔具饵料、旅游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收入。此外,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海钓运动中,因此还需关注这一新生群体的消费需求,提供个性化消费服务。

二是制定地方标准,联合协会推动制定国家标准。标准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可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研究制定《大连市休闲垂钓管理办法》,建立钓鱼许可证制度,细化垂钓业管理、垂钓船舶管理、从业人员规范化管理等地方相关法规制度。同时,联合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推动国家海钓运动标准的制定。

拉长产业链,壮大经济增长动能

一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海钓场景。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构建多种“海钓+”消费场景,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新需求。吸引集聚海钓高端资源,大力引进海洋休闲运动、海洋文化、海钓保险等相关产业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前沿品牌进驻大连。以家庭休闲度假与商务会议度假为重点,探索海钓+互联网+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模式,打造以“观海景、钓海鱼、品海鲜、购海货”为特色的海钓旅游线路,打造多元化、高品质、生态化的滨海海钓旅游度假地。

二是升级发展游艇、钓鱼艇、中高端渔具产业。加大海钓产业与游艇、钓鱼艇、渔具产业的高端对接、伴生发展,增强游艇、钓鱼艇、渔具产品多样化供给,积极拓展游钓型游艇研发生产、维修改装、二手交易、租赁托管等领域。每年举办相关的展览,打造海钓装备领域国内最专业的顶级展会。

三是定制发展海钓保险等金融产品,为专业钓人士提供个性化保障服务。出海钓鱼,难免会遭遇落水、被钓钩划伤或因风浪大碰伤等情况,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据了解,出海钓鱼的钓客,之前只能购买普通意外险,但海钓常伴随着登山攀岩、下海潜水、露营划船等风险活动,意外险一般都将以上行为列入免责条款,不予赔付。定制海钓保险,在收费标准、保障内容、报案理赔等方面进行专属考量,可为钓客增添一份保障。

加强海钓文化宣传,打造“海钓之都”品牌

将海钓与大连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乡村生态、民俗风情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深度挖掘“垂钓文化”。根据各个海域渔业资源的特点,绘制海钓地图。同时以官媒为引导,通过“融媒体”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人群宣传。利用好各类新媒体宣传渠道,拍摄海钓推广视频,举办网红海钓基地评比推广、垂钓大师评比,开展休闲海钓亲子游钓节、海钓美食文化旅游节、大学生休闲海钓大赛、休闲海钓盛典、邮轮游艇和渔民生活体验等休闲海钓活动,增加大连海钓品牌热度,保持海钓话题热度,打造远近闻名的“海钓之都”品牌。

完善基础设施,形成统一市场

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一规划,明确未来一段时期海钓产业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通过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建立包含出海管理系统、后勤补给系统、住宿系统、社会化保障系统、渔民的环保意识五个方面完善休闲海钓服务系统。加强海钓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据沿海各市区域海洋资源特点,分别设置路亚基地、远投基地、矶钓基地、舟钓基地、船钓基地、库钓基地、冰钓基地等垂钓基地,完善钓场周边公共厕所、公路交通、水、电、码头、应急救援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海钓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海钓展会、钓鱼赛事给予充分资金支持和保障,设立海钓产业专项引导基金,调动企业及社会力量,全面推进近海海域垂钓基地建设,形成海钓产业统一大市场格局,高质量发展海钓产业。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