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连年轻人爱上菜市场……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孙霞

“八块钱一斤的蜂蜜蛋糕,十块钱三个的蛋肉堡,六元一斤的辣白菜!”“一大早跟着我妈来逛早市,竟然发现了复古的CDD二手相机!”小红书、大众点评上,一众平日发布网红咖啡厅、探寻最美景点的年轻人们,最近正在冲进大连的各大热门菜市场,马栏农贸市场、桃源大市场、锦绣早夜市、华北路市场、湾家大沟早市、山东路大湾市场……一下子成了年轻人眼里的“香饽饽”。

A 热门菜市场里多了拿手机拍照的年轻人

“上班早上八点起不来,逛早市六点出门都精神饱满。”刚参加工作两年多的市民唐欣最近就成了逛早市年轻人大军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最开始是有个周末老妈喊她一起去湾家附近的早市帮着拿东西。本来还不太情愿的她,没想到自己一头扎进早市里就迈不出来了。“市场太大了,里面啥都有,好吃的也多,我和我妈足足逛了一上午,关键是东西太便宜,看见啥都想买。”唐欣说,那一天,她跟妈妈一起把带去的小推车都装满了不说,还每人拎着两袋子才走出市场。她把自己在市场上拍的照片发在朋友圈,没想到引发了身边同事和朋友很多人的共鸣,大家觉得农贸市场很好玩。也就是从那时起,她经常和同事或者朋友们约着一起去逛农贸市场,不仅是早市、夜市,网络上推荐比较多的大连菜市场,她们都会去逛逛,然后把自己的逛市场体验发在社交平台上。

唐欣并不是个案,记者在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上搜索大连菜市场、农贸市场等词条,都会出现数千条搜索结果,其中年轻人发布的各种体验、攻略,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不仅整理出了大连早市攻略、菜市场分布,还梳理出大连各大菜市场里的必买好物:桃源市场的锅篦子、炸鸡叉骨、咸鲅鱼、农家猪肉,大湾市场的老式麻辣烫、油炸糕、豆腐脑,华北路市场的粘火烧、小馄饨,熟食品市场的老式面包、焖子、海麻线饼子,锦绣大夜市的拌鸡爪、炸鸡架、锅盔,大沟早市的油条、大饼子……除了这些特色小吃,当然还少不了应季的各类水果蔬菜,夏天的大樱桃、油桃,秋天的苹果,还有各式各样的大连海鲜。有位年轻的博主还幽默地点出了大连逛早市的配置:标配是一个布袋子,高配是小推车。不仅是大连本地人,这些社交平台上,经常也会刷到来大连旅游专门打卡菜市场、早市的外地年轻人。

B 价格敏感度不高年轻客层看重服务

在大连,不仅仅是那些网络上比较红的早夜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出现在遍布在大街小巷的农贸市场里。在软件园附近的一家农贸市场,记者见到了年轻人嘉禾和她的同事,大学毕业留在大连工作的两人既是同学又是同事,如今在附近合租。“单位的食堂有点吃腻了,我们经常来菜市场买点熟食,或者蔬菜和肉,可以回去美食一顿。”嘉禾告诉记者,跟超市相比,农贸市场更有生活气息,摊主们接触多了就像朋友一样,“他们会帮我把鱼收拾好,把肉切成段或者片,回去简单收拾一下就可以做饭了。”

多位农贸市场的摊主也向记者表示,其实,相比于农贸市场的主力消费客层中老年人,年轻人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不高,但是对于服务更为看重,能帮他们解决处理食材中的一些问题,这些年轻人持续购物的意愿就会非常鲜明。海鲜摊主董永就表示,看到年轻人购买海鲜,他经常会贴心地教他们怎么煮更好吃,“如果他们听不太懂,还可以加我的微信,随时辅导。”

C 与生鲜电商肉搏中农贸市场活得滋润

“其实前几年大型超市、生鲜电商的配送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的确感受到很多危机,”位于大连湾附近的一家农贸市场的负责人尚先生曾向记者表示,这些线上下单、配送到家门口的方式确实曾经一度争夺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市场,但是通过多元化配置经营品种、增加购物便利性和市场硬件改善等多种方式,现在的农贸市场正在将更多的年轻人争取到线下来,并将他们变成黏性较强的顾客。

记者了解到,前几年各大生鲜电商在资本的簇拥里风风火火地轮番进攻大连社区生鲜市场之时,的确令很多线下的农贸市场感到寒意阵阵。但时至今日,其中的多数生鲜电商已经偃旗息鼓。生鲜产品标准难以统一、品质难以把控、储运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等很多原因,成为其中主因。

但与它们相比,家门口的菜市场依然活得滋润,尤其是它们正在吸引年轻人走近。业内人士认为,刨除选品、标准化和品质把控等因素,其中根本原因,还是客层需求的问题。比如,生鲜电商主打送货上门,节省事业繁忙的白领们的时间。但其实,这类人没时间买菜,也很难有时间做菜,他们更多的消费场景是点外卖。而菜市场则不同,来菜市场购物的人,有很明确的自己烹饪的需求,那么围绕这些需求,市场可以通过改善购物环境、提高点对点的服务来增加消费者的购物黏性,甚至形成长期的购物社群来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哪怕买菜时摊主送了几根香菜,都可以打动年轻人。这是生鲜电商永远做不到的体验。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