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价值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建设规律的系统性认识和总结,回答了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突出了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

文化自信是基于主体认知和情感基础上精神人格的生成与塑造,是主体对文化共同体归属的自我确认和意志坚守,体现了在文化开放包容中独立自主的人格取向和价值追求,构成了文化共同体精神自强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意义和文明发展的根本支撑作用。作为主体的精神面貌,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评价上的自负或自傲,而是一种独立求取价值、自主把握命运、笃定奋斗实践的精神状态,是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要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凝聚到增强主体的文化自信上来,进一步坚定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可以说,文化自信是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内核所在。要深刻领悟和自觉贯彻坚定文化自信这一文化主体精神培育的价值目标,在保护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思想解放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中树立文化自信、在时代创新实践中彰显文化自信、在开放包容的发展中铸就文化自信,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明晰了“根脉统一”的辩证关系

中华文化以和谐共生的智慧塑造了文化主体的包容气度,倡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价值共识,并由此成为文明进步的精神感召和理性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根与魂”的契合共在关系上对二者给予了认识上的明晰。“根”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思想底蕴,而“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思想和主导地位。习近平文化思想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与马克思主义(魂)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现代文化架构。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创造者、传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从“根与魂”的辩证关系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锚定了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近代以来,伴随西方殖民主义的全方位侵略,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遭受巨大历史性解构,如何从“文明蒙尘”中扭转文化发展的颓势,成为国人不断致力于求解的关键问题。中华文化发展面临着深刻的“古今中西”矛盾和冲突。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原则,通过深入推进“两个结合”,明确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方案,为从根本上求解这一历史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从“古今”维度而言,中国文化正确处理了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文化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既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理论滋养,同时又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西”维度而言,中国文化不是西方文明的地理平移和复制粘贴,而是在坚守民族文化主体性基础上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充分继承和发展。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时代脉搏,总揽文化建设全局,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总体谋划,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

今天的中国是昨天中国的延续。要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知晓民族过往的历史,以及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守正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正、理论之正、制度之正和文化之正的基础上,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脉中汲取深厚滋养,开辟和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时还要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里,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积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赋予传统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激发人民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的主动精神,为创造新时代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更加澎湃昂扬的精神动力。

林建华 鞠智超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李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