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蕴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今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入手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家精神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教育理念,根植于广大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对于新时代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非凡。
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作为教育家精神的首要标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师的精神支柱,要求教师胸怀“国之大者”,将教育置于国家发展大局中加以考虑,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中加以考量,同时,要求教师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作为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品质,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彰显着教师的师德风范,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楷模。同时,教师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作为教育家精神的育人理念,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遵循着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着教师的育人方法与育人能力,要求教师在启迪学生智慧、浸润学生心灵的同时,尊重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差异化、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教育家精神的宝贵品格,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知行合一的关键,要求教师勤奋学习、笃行不怠,追求真理、开拓创新。
作为教育家精神的显著标识,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教学的情感基础,要求教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对每位学生关心与爱护,以教育为乐、以学生为本,心系教育、心系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进学生内心,做学生的好朋友与贴心人。
作为教育家精神的价值取向,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师宏大格局的展现。其中,“胸怀天下”的天下大道要求教师统筹“两个大局”,涵养家国天下的深厚情怀与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积极投身于建设教育强国的洪流中。“以文化人”的传统师道要求教师坚持以文铸魂、以文聚力、以文化行,注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个结合”中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
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教育领域和教育事业中的具体展现。把握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首先要将其置于中国精神的维度中加以考察。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中国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以爱国为灵魂、创新为内核的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契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而生动诠释着教育领域的中国精神。
教育家精神是广大教师时代使命的集中诠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关键。新时代,广大教师扎根中国大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奉献着智慧与力量。教育家精神是教育事业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使命的高度凝练。
教育家精神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精神旗帜。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躬耕教坛铸民魂,三尺讲台系国运。作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宝贵精神财富,教育家精神抒写着教师特有的大视野、大情怀、大格局、大智慧,共同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课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增强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了强大精神引擎。
教育家精神的弘扬路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确保我国的教育事业行稳致远、走深走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教育家精神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智慧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自信自强、踔厉奋发,才能真正把握教育家精神的内核与实质,从而将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落细。
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人无精神不立。教育家精神厚植于广大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是对教师职业精神的时代升华,引导激励着教师队伍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就要旗帜鲜明地将其融入师范生培养、教师职后培训、教师职业发展等各方面各环节,融入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持续培育教师对于教育教学事业的深厚情感,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真正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尊师重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价值传承。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拓展教育家精神的传播辐射影响范围,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进一步达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共识,涵养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要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充分体现榜样的作用、模范的力量,确保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本文系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与实践”辽教通〔2022〕249号-207和大连海事大学教师发展项目(课程思政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高校思政课堂的路径研究”JF2023S25的阶段性成果。
葛莉 胡春晓
(作者分别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