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升至9.5%

大连数字经济有多强?如何更强?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曲家乙

最近,《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50.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等新基建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以及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已悄然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大连的这只新引擎到底强不强?如何推动大连数字经济提速超越?本届人代会上,多位代表建言献策,“数”说真知灼见。

数说

大连数字经济基础有多强?

市人大代表张晓妮介绍,大连市发展数字经济有良好基础,1998年起,大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率先起步,逐渐形成了以大连高新区和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汇集软件企业3000余家,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近年来,大连市更是抢抓信息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建成了高新区和金普新区两大数字产业化核心集聚区,成为东北领先、国内著名的数字产业基地。2023年,大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提升至9.5%。

张晓妮建议,大连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在龙头企业培育、数字新基建、数字生态圈打造、数据安全、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要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支持数交所、数据资产研究院等主体发展;探索通过专项债、PPP等形式支持数字新基建项目。

此外,大连还应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部门指导”的联动机制,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并要建设落地辽宁省级大数据归档灾备中心。另外,大连还要积极建设辽宁省数据交易中心,实现数据的价值挖掘与交易定价。

市人大代表李飞:

着力发展“新基建”,促进“新消费”

努力培育平台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市人大代表李飞表示,大连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之路,着力发展“新基建”,促进“新消费”,培育“新职业”,让数字经济这只引擎更加强劲。

李飞建议,大连应加快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 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着力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加快升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强电子商务等应用平台建设,努力培育数字经济领域平台企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及大批有活力的瞪羚企业。

市人大代表薛萍:

调动产学研各界资源

发展“中国式服务业数字化”模式

数字经济如何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市人大代表薛萍就针对我市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薛萍建议,大连应调动产学研各界资源,深化对我市服务业数字化的战略意义、产业特征、主要瓶颈等方面的研讨;应以实现商家低成本、低门槛、低人力成本的“三低”需求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目标,发展“中国式服务业数字化”模式,推进服务业的普惠型数字化;遴选并重点扶持一批重点服务业企业,鼓励它们通过数字技术改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销售、服务等,创造新业态、新模式,并作为数字化升级的标杆工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市人大代表王世有:

建立数字科技人才库、专家库

大力加强数字化产业孵化器建设

传统制造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市人大代表王世有建议,应实施工业物联网及数字化转型扶持政策,健全专项工作机制,建立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一批数字化标杆项目;要支持数字化人才招引培训,出台企业引进数字科技人才相关优惠政策,打造“大连数字工匠”,深化产教联盟、校企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引进数字化人才,同时要建立数字科技人才库、专家库。

此外,王世有还建议,大连要加快创建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力加强数字化产业孵化器建设,以大连数谷等为依托,招引一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还要搭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化高端专业服务,为传统制造业腾飞插上数字技术与智能制造的翅膀。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