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曲家乙

大连,向海而生,向海而兴,谋划海洋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大连发展的“永恒主题”。2023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4200亿元、增长9%以上,奏响了发展最强音。本次人代会上,多位代表聚焦海洋经济,并从不同维度提出建设性建议,共同助力“蓝色引擎”进一步释放蓬勃动力。

市人大代表王鎏鑫:用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市人大代表王鎏鑫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大连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专业科技人才优势,大连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海洋科技人才,同时,大连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大连海洋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比如,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深海探测等;大连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众多,拥有海洋生物制品研发中心、海洋信息服务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

当然,大连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为此,王鎏鑫建议,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推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要强化海洋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通过提升优秀人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来更多专业人才。

市人大代表易接文:以智慧渔业促进海洋经济增长

市人大代表易接文表示,目前,我市智慧渔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短板。

为此,易接文建议,大连应加速推进智慧渔业发展,首先要持续加大创建国家级智慧渔业海洋牧场力度,将5G技术融入现代海洋牧场监测平台,建设渔业安全生产系统、养殖水域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等,实现手机端、pc端对投喂饵料、调节水质、智慧监管、实时预警、在线检测、安全溯源等全方位管控;其次要打造智慧渔业数字信息服务平台,为渔业企业和从业人员提供一站式的政策信息查询、出海捕捞审批、渔获交易等服务;再次要建立智慧渔业金融保障体系,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以及民间资本,广泛参与智慧渔业为代表的现代海洋产业;最后要建立智慧渔业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平台,全面提升智慧渔业从业人员素质。

市人大代表冯宝民: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突破

市人大代表冯宝民表示,近些年来,我国在海洋药物研发上取得很多突破。大连海洋药物资源丰富,比如,大连湾牡蛎、石决明、羊栖菜、海星、海藻等。另外,大连涉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众多,拥有大量的海洋生物医药人才。然而,目前,我们的相关资源和人才优势还未充分发挥出来,海洋医药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冯宝民建议,大连应整合优势资源,成立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打造高水平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团队,促进科技成果在连转化应用;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设立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海洋生物医药产品等;搭建更大平台,吸引全省、全东北,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海洋生物医药优秀人才来连工作,加速我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

市人大代表王俊生:大连要有自己的海洋博物馆

建设海洋强市,不仅要有产业支撑,还要有文化助力。市人大代表王俊生表示,应该建设大连海洋博物馆,宣传海洋文化,提升海洋生态旅游品位,打造“一张蓝色的城市名片”。王俊生建议,应筹划建设大连海洋主题博物馆,该博物馆要全面记录黄渤海海洋历史,宣传普及海洋资源知识,承载海洋文明,展示海洋民俗文化;大连海洋博物馆建成后,要成为集收藏保护、展示教育、科学研究、交流传播、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科技交流平台和地域标志性文化设施。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