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刀”存争议 良性引导是关键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周爱娜

寒假即将来临,学生假期安全教育受到关注。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风靡一时的“萝卜刀”尽管热度降低,但仍不乏购买者,小学生占比不小。“萝卜刀”是有安全隐患、具有不良诱导倾向的“毒玩具”,还是家长担忧过度“上纲上线”,争议仍存。

市面上“萝卜刀”色泽形状多样,大多为塑料制品,刀刃钝化。“热度降了,还是有顾客找,有的还一次买好几把。”一位店员介绍。某购物网站上款式更多,买家评价褒贬不一,“扎手”“有毛刺”等反馈掺杂其中。促销广告中除“增强手指灵活度”“解压”等宣传,记者还随机刷到一人拿“萝卜刀”佯装从背后戳向另一人脖子的视频。在某视频平台,也有“看谁不爽刀一下”之类博眼球画面。这也正是关于萝卜刀争议所在。

记者随机采访6位家长,两位认为它只是普通玩具,“毕竟我们小时候还玩过真刀”;4位担心有不良诱导倾向,市民李先生在儿子兴趣班上看到几个男生课间拿“萝卜刀”互相捅来捅去,“小孩子判断力不足,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他认为通过玩具活跃身心无可厚非,但引导泄愤、攻击等很不妥,这个问题需要重视。

“各种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但质量参差不齐,不乏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产品走向市场。”高新区第二学校德育处主任远立翔提醒,良性引导非常关键。早在“萝卜刀”流行初期,该校就进行深入了解,并通过召开班会、致家长一封信及对周边商铺走访协商等方式,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协同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远立翔表示,有的玩具本身或许并无暴力属性,但要注意孩子在把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暴力倾向及情绪问题,同时通过家校联合,规避危险玩具或不良诱导,鼓励引导孩子多参与体育活动、健康娱乐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编辑:李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