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李崇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践行大食物观,合理开发利用东北各类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农业大产业是以现代科技和新型经营模式为基础,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农业大产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

构建高质高效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要树立大农业观,把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旅文、一二三产业多元融合,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一是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各地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精深化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立足各地特色产业资源,合理利用耕地、林地、草地、海洋等多种农业资源,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构建高质高效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二是以农村种养业为基础纵向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要依托种养业,提升种养业,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打造从“田野”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让农民能够分享全产业链中带来的价值增值,不断拓展稳定增收的新渠道。三是以培育乡村新业态为路径横向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横向拓展农业产业链,把农业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向休闲、健康、生态保护、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扩展,跨界配置农业与工业、商贸、文旅、物流、信息等现代产业要素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充分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田园、智慧种养、农业众筹等数字农业新业态。

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现代化大农业是以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生产手段、以更高水平农机装备为生产工具,具有更高技术密集度和更高综合生产能力的现代农业。一是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健全激励机制,突破农业科技创新的制度障碍;加大政府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真正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和强度。采取长期稳定的支持方式,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扩大对特色优势农产品覆盖范围,面向农业全产业链配置科技资源。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科技培训与农业科技入户方式。引导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智能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机械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支撑现代农业高精尖发展。二是强化农业装备支撑。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粮棉油等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推动设施装备升级,建设一批跨区域、大规模、高标准、现代化的设施农业示范区,提高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三是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是聚集智力创新要素、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应坚持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促进创新要素向园区聚集,把园区打造成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和返乡创业新平台。

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体系

小农户依然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体,并且将会长期存在。要通过社会化服务、多种经营等各类形式把小农户和小规模生产经营纳入现代农业体系,发展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农业。一是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级综合性交易平台,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管理办法,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有长期稳定务农倾向的农户向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发展,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挖掘现代农业经营人才,鼓励离退休和现职干部下乡、企业家兴乡、大学生回乡、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外出创业人员返乡、本村贤达助乡等经营组织能力的带动型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三是在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要注意保障普通小农户的既得利益。支持小农户通过土地、劳动、技艺、产品等多种方式,发展多样化的合作与联合,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四是发展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不断探索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方式及手段,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层次。把现有的专业服务公司、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成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力量。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贷款优惠政策、技术支持、保险服务等方式,促进其向更加专业化、规模化、高层次化的方向发展,增强服务能力和质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立智能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使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自身服务的科技含量,满足现代大农业的发展需要。

(作者系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大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

编辑:李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