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李光祥

李光祥,男,汉族,1938年12月生,中共党员,党龄66年。原64集团军副政委,少将军衔,现任大连市沙河口区老战士报告团第三任团长。

他43年坚守一个岗位——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是全国101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累计为未成年人做报告10000余场;他30年执着一项事业——希望工程,带领他的大连市希望工程光祥志愿者大队累计捐款870余万元,资助贫困少年儿童30余万人次,带动千余人和他一起学雷锋做好事;他27年钻研一件事情——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带领他的老战士报告团累计宣讲约15000余场次。

他先后荣获“大连市道德模范”、辽宁省关工委“五老标兵”、“辽宁省道德模范”、“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中国好人”、“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牢记党恩跟党走 红色基因代代传

10岁那年,济南解放,从《解放区的天》那明快的歌声里,李光祥第一次听到了“共产党”。1949年,11岁的他成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第一批队员。“红领巾”是他信仰的起点,也是系在他胸前一辈子的情愫。

杖朝之年再回首,李光祥说,这种个人心灵、行动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的实践和感受,让他深刻体悟:理想信念教育是奠定青少年人生方向的关键。

出生在革命家庭,父亲是地下党员,姑姑是支前模范,表哥表姐更是十几岁就参加八路军加入共产党。家庭的影响、社会的氛围、少先队的教育,使李光祥从小就有强烈的爱党、爱国、爱民意识。初中毕业时,他毅然放弃去苏联留学的机会参军报国,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射炮兵学校的一名学员。在这里,他继续接受党的教育,在革命前辈的关怀下成为同批学员中第一个入党的人。军校毕业后,李光祥在部队任职,始终按照党的要求磨练自己,1982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一次当校外辅导员是1980年,部队所在地长海县海洋公社中心小学的校长找到李光祥,反映了海岛教育闭塞、孩子成长缺乏视野的苦恼。他立即组织几名干事,把连队电视机搬到学校,教孩子们唱歌、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从那时起,不到20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将军爷爷”在一代又一代海岛娃娃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快乐学习的种子。

1987年,在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时,李光祥与时任校长一起创办了以会学习、会做人、会办事、会玩儿“四会”为内容的“欢乐周”活动,文体表演、演讲比赛、跳蚤市场等活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时光荏苒,中山路小学已经换了四任校长,但每年一届的“欢乐周”活动一直持续至今。

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43年来,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李光祥坚持通过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先后被省内外101所大、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累计为学校作报告上万场,听众120余万多人次。

为党培养接班人 希望工程铸人魂

1993年,李光祥作为国防大学学员到革命老区宁冈县现地教学,看到井冈山的群众生活困难、井冈山的孩子教育落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再穷不能穷教育”,学习回来后,他给宁冈县希望小学寄去500元钱,这些钱当时是他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李光祥与希望工程结缘,并一直为希望工程捐款,给老区希望小学寄钱,这份情缘一结就是30年,并且仍在继续。

1995年,他利用休假时间千里迢迢去宁冈县看望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并安排他们假期到大连看大海、见世面,与中山路小学的孩子们结对子、交朋友。这是一场童心互勉的双向奔赴,井冈山的孩子们在外面的世界里看到了奋斗的目标,中山路的孩子们在老区的故事里懂得了努力的意义。

30年来,李光祥从未停止对希望工程的支持——据粗略统计,其个人爱心捐款30余万元。30年来,李光祥也从未放下对祖国下一代的关注——他经常到大连市沙河口区启智学校探望智障孩子,并自费购买图书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孩子们;他经常走进大连“爱在海边”儿童村,并组织报告团成员为在押服刑人员子女捐款捐物;从2018年开始,他每年给希望工程捐款一万元以上;他坚持13年在银行开设固定“助学户头”,每年存款1000元,用于捐助贫困失学的孩子……

资助希望工程30年来,李光祥从不与帮助过的孩子建立任何私人联系,他说:“我不希望他们感恩我,我只希望他们感恩党。”

带头践行雷锋精神 革命传统众人传继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已经85岁高龄的李光祥,继续坚持躬身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与信仰对话,与初心相望。他以满腔热忱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同时,更是以无私的举动带头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

2008年在团市委和市区关工委的支持下,“希望工程光祥志愿者大队”成立了。李光祥成为志愿大队的爱心大使,带领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学雷锋的社会风尚。

本着“我奉献、我快乐”的宗旨,光祥大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大连市、区、县贫困家庭孩子和外来务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为帮扶对象,进行精准扶贫帮困;开展绿色环保行动;向社会孤寡老人、弱势青少年献爱心等。15年来,这支志愿者队伍从开始的16人发展到现在的59支分队、1200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雷锋的队伍,已累计向4200多名贫困家庭孩子提供帮扶资助,捐款840余万元。

生活中,李光祥省吃俭用,对自己比较苛刻,有时甚至很吝啬,但在捐资活动中他总是慷慨解囊。2007年在大连遭遇罕见“风暴潮”灾害后捐款,2008年为我国冰雪受灾地区捐款,为台湾“莫拉克”台风受灾区捐款,在汶川大地震共捐款五万四千六百元(其中特殊党费一万元),2020年为疫情捐款25000元……他说:“我的钱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当党和人民需要时,我理所当然要奉献。比起英雄先烈来,我奉献多少都不为多。”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传承党的优良传统

从1964年开始,在部队做组织干事的李光祥,接触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他每天坚持读原著、听新闻、看报纸,半个多世纪以来雷打不动。回顾过往,他对党的思想教育感受深刻:“在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党的思想教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红领巾让我信仰党,上军校让我靠近党,守海岛让我忠于党。”作正是认识到了思想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李光祥的心中有了坚守的使命,他说:“对党最好的回报就是把党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开来。”

1996年退休后,他加入大连市沙河口区老战士报告团,他曾说:“我永远忘不了是党培养了我,是人民养育了我。只要我活着,学习、传播、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永不停止!” 2002年,他担任团长,在长期的理论学习过程中,李光祥愈发深刻认识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他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反复通读,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跟踪学、带着问题学,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水平。

为了要让理论宣讲进一步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他在报告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力争做到报告内容更丰富、更有故事性,报告形式更新颖,更能吸引人。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开展调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受众撰写不同主题的演讲报告。

在一线作战部队多年,艰苦的工作条件在李光祥身上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写稿时间一长腰就疼得厉害,可他全然不顾,贴上膏药或吃点药继续写,实在难受了就起来活动活动再接着写,家人看到他遭罪的样子就劝他:“你已经不年轻了,从事政工这么多年,准备个报告何苦费这么大劲儿?”他答道:“关乎党的事业,一丁点儿都不能马虎。”

退休27年来,李光祥坚持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老兵的激情与梦想,全身心致力于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无怨无悔,但却给自己留下了终生遗憾。2003年,老母亲重病住院,捎信让他回老家看看。当时他正在准备向雷锋同志学习40周年的讲课资料,本想写完就回老家探望母亲,可还没等写完,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他。2010年5月3日,老伴儿第二次重病住院,当晚他要到吉林公主岭市准备第二天给全体共青团干部宣讲纪念五四运动81周年报告,计划是5月4日晚返连,可没等他回来,老伴儿已于下午4点离他而去。

坚守在对党忠诚的信念中,奔波在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路上,李光祥把个人的痛楚深埋在心里。如今,他依然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余热,他余生的精力依然倾注在用党的思想影响人、教育人、培养人。

多年来,李光祥不忘初心,带领老战士报告团成员和光祥志愿大队的爱心志愿者,义无反顾肩负起社会责任,全情投入到弘扬雷锋精神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事业中,努力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他和报告团成员的足迹遍及全国21个省的300多个市县,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报告15000余场次,播撒的红色种子在千万人心中生根发芽。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