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思路 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单良 杨学会〛

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是中共大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六个建设”目标任务之一。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向海图强、向海而兴,编制实现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释放‘蓝色引擎’强大动能”的要求。大连作为一个临海城市,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是其独特优势的体现,将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全面摸清大连市涉海领域发展状况,理清思路,提出符合实际的现代海洋城市发展思路和举措十分必要。

我市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现状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三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是我国北部海洋经济圈中心城市,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历史基础和比较优势。大连市海洋经济基础坚实,近年来海洋经济总体规模呈上升态势,2022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317.4亿元,同比增长9.4%,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9%。在同一时期,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完成5014.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3.6%;深圳海洋生产总值为3128.6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9.7%;相比而言,大连市的海洋生产总值偏低,在提高海洋经济总值、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是在海洋产业结构层面,2022年大连市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2∶35.6∶40.2,数据表明,我市的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业、海洋航运业和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任务艰巨;海洋第三产业中以滨海旅游业占比最大,相关海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加强。

二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效率不高,海洋科技对大连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难以满足海洋传统产业转型的需要,科技智力基础不足以支持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涉海科研机构数量不多,大连现有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相对偏少,尤其缺少高层次、顶尖级、战略性的大平台。创新要素分散,“产学研”创新合作机制不健全。

三是尽管相关部门在清理整顿非法违规占用海域、滩涂、岸线问题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连海域环境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及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海洋文化软实力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海洋文化传播力度不够、地域性海洋特色开发不足、海洋文化底蕴挖掘不深。

我市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实践路径

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构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海洋船舶业、海洋渔业等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新兴海洋产业,促进大连市海洋三产融合均衡发展。具体来看,为发挥大连港综合优势,应尽快落实大连港总体发展规划,对各港口业务进行融合管理与整体把控,使港口配套设施、人才、资金集中方向发展;提升海洋航运综合实力,积极引进航运服务企业落户,打造航运服务特色产业集群;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提升自主研制和国产化配套率;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大连相关重点企业间技术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并鼓励本地制造企业拓展涉海业务;支持渔业产业转型向多元化发展,推动海产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大连市海产品预制菜产业市场竞争力。打造和完善旅游品牌形象。充分挖掘海岸及海岛、民俗、建筑风格、地域文化等海洋要素方面的人文特色,重点推出海滨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推进邮轮和“海上游大连”相关旅游产业发展,完善邮轮母港、旅游码头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滨海旅游独特体验。

提高现代海洋科技竞争力。海洋科技成果产出能为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注入巨大活力,首先要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突破关键件和重要件开发难题,形成自主研制系列科技成果;依托本地涉海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培育和引进海洋科技人才,促进海洋学科建设,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借助大数据技术建设相关海洋产业智慧服务平台,提高现代化服务水平;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促进海洋工业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现代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生态建设与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协同发展。提高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频率和力度,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多部门协同合作,明晰职能部门权责;进一步开展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垃圾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入海污染物总量,建立“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培养公众及生产者海洋保护意识,普及海洋科学通识教育,填补企业环保意识漏洞;提高海洋生态建设技术投入,更新升级环保设施设备,走海洋可持续发展道路。

培育现代海洋文化品牌。海洋文化内涵强调开放、创新、多元,从海洋文化传承、发展与传播三个环节入手,全方位打造大连市海洋文化品牌。做好海洋文化传承工作,守住海洋文化基本元素,加大海洋文化宣传力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海洋文化传承方式,办好“大连国际沙滩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提高市民的海洋文化素养;积极促进海洋文化与当代文化有机融合,发展具有大连城市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创新和丰富海洋文化产品,赋予海洋文化现代意义。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编辑:李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