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省钱”成了很多年轻人在社交平台“炫耀”的资本
年薪20万,也爱“薅羊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孙霞
“最近某宝上这款纸巾有活动,运气好的可以0.01元购买!”自从加入了一个“薅羊毛”福利群,刚大学毕业的大连人杨琳琳跟着买了不少价格明显低于成本的东西,这让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成本都跟着有明显缩减。
记者了解到,跟老年人热衷于排队“领鸡蛋”一样,眼下很多年轻人也开始热衷于在各大平台和商家那里“薅羊毛”,“会省钱”成了很多人在社交平台“炫耀”的资本。不过,这届年轻人的“薅羊毛”手法更有含金量。
热衷晒“薅羊毛”战果的年轻人
“每天睡前,我会花上七八分钟,把手机里所有能‘签到’的软件都签一遍。签到的平台包括银行App、点评类App、商超App、品牌会员微信小程序等。这些平台往往会设置签到攒积分的活动,积分可以换取各种奖品,或者提升等级后换取会员权益,包括但不限于免费的水果券、咖啡券、立减金、折扣券等。”前几天,大连人陆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一个如何利用各大平台及商家福利互动“薅羊毛”的帖子,刚一发布就立刻迎来了大量围观。“发布不到3天,阅读量已经突破3万了。”陆洋告诉记者,其实,她的很多“薅羊毛”经验,也是跟社交平台上很多分享群和网友学来的。一般来说,最主要就是利用平台的大型促销活动或者品牌推广活动,纸巾、洗衣液、背包、大米、化妆品、牛奶、鞋子……从箱包服饰到各类食品,从家居百货到个护洗化,通过优惠折扣,成功下单的价格往往只有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甚至还有0元。这些“薅羊毛”的来源主要是直播间优惠、商家拉新、电商平台促销等。
记者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个月“薅羊毛”薅了1800是怎么做到的?》《“薅羊毛”一年省了1万块》很多这类的帖子,博主们非常热衷分享自己的“薅羊毛”经验,围观者也乐此不疲,很多帖子的阅读量都以数十万计,评论都能达到上千条,有的博主甚至还成立了专门讨论如何“薅羊毛”的社群,在群内大家可以分享自己在不同平台上发现的优惠券、促销活动等。记者注意到,除了各大电商平台和商家推广活动之外,很多银行包括云闪付等App也是年轻人“薅羊毛”的主要去处,这里经常还有五折券、加油券,以及品牌与银行联手推出的低折扣商品等。
“进阶选手”都干些啥?
“其实,这些只是初级‘薅羊毛’。”今年35岁的大连人宋旭是一位企业中层,年薪能达到20万元。前年开始,她给同事和朋友们分享了一款购物返利的软件,不但自己通过软件在很多电商平台上购物有返利,通过她的分享购买商品的其他同事朋友购物,她也可以得到相应返利。“两年多的时间,我账户里返利的金额已经有3500多元,”宋旭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她还经常通过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做商品、购物、美食体验分享等,成为几个常用平台的优质内容作者,不时会得到商家发出的体验邀请,除了免费体验等,有时也会得到付费奖励。
宋旭只是更多在“薅羊毛”领域做到更上一层的“进阶选手”。记者了解到,很多年轻人对如何利用各大线上平台和商家提供的优惠及服务,已经达到了精细研究的阶段。比如,电子产品价格高且更新换代快,有的年轻人发现有平台提供电子产品租赁服务。以一款上万元的微单相机为例,租赁的费用只是每天一百出头,如果有优惠券可能更便宜,那么出游时就可以以租代买,既能节省上万元的一次性支出,又可以拍出理想的照片和视频。同时记者还发现,更有很多人开始将目光从奢侈品门店或者二手店投向法拍市场,名表、饰品等都是他们关注的热点……
商家主动表现“被薅”姿态
记者采访中发现,其实,年轻人热衷于“薅羊毛”,并不意味着喜欢“占小便宜”,也不是节衣缩食,而是一种更为理性消费的回归。
“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聪明的省钱,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和幸福感。”大连一家做海鲜休闲食品的企业负责人陆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做年轻人的产品,真的需要好好研究他们对于“薅羊毛”这件事的热衷态度,进而制定出更适合年轻人消费特点的产品和营销策略。他告诉记者,以前,他们的一款海苔产品就是市面上普遍采用的普通规格包装或者小包装。在直播销售时,他们突然意识到受众对于产品包装大小的敏感,就加大了包装规格并且相应降低了平均单价,同时配合大力度的几轮促销,迅速就让消费者对价格和包装的敏感程度转化成对大包装产品的追捧,销售提升幅度非常明显。同时,他们还联系各大社交平台上的垂直类粉丝集中的博主,做各类“省钱”推广。主动表现“被薅”姿态,成了商家和各大平台们面对年轻消费者的普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