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理论特征

〚杜守春 沈寿程〛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文化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重要命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乎文化发展的原创性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在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内蕴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与世界性鲜明特征并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时空论域中实现了创新发展。深刻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理论特征,对于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伟力、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性

体现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特征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首次把实践的观点纳入哲学范畴并使之成为核心观念,基于科学实践观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使文化议题进入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视野。始终从物质实践出发理解文化的作用与历史地位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规定性。进入新时代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引导。习近平文化思想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性,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之问。作为要义精深、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在宏观战略层面对文化建设进行整体指导,又在实践层面对文化工作布局进行精准谋划,实现了“体”与“用”的有机统一。

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民性

彰显出“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理论特征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立场。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是为消除阶级剥削与压迫、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立的科学理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高度强调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的创造主体,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红线,习近平文化思想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文化思想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并提出文化事业要坚持“是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评判标准,科学回答了文化发展“为了谁、依靠谁、造福谁”的这一根本问题,谱写了文化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

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性

展现出“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理论特征

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强调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文化发展,认为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性的进程,文化发展也应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随时代变迁不断丰富其内涵。立足国内,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如何推动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等诸多原创性新论断。放眼世界,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我为主,守住根本”的原则,积极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吸收其他文明优秀成果来完善自身,呈现出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鲜明特征。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