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总体新发癌症率下降

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将有专家义诊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今年4月15日—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记者从大连市疾控中心获悉,我市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总体新发癌症率较2021年下降2.35%,其中男性排名前3位癌症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女性排名前3位癌症为: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记者了解到,4月16日、17日,由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大连市疾控中心、大连市医学会、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联合举办的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将在劳动公园北门小广场举行。届时,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和二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等10余家医院肿瘤科专家将进行现场义诊。此外,市肿瘤防治办公室也将在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派出肿瘤防治专家走进社区为市民进行义诊和咨询。

国家癌症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482.47万,新增癌症死亡病例约257.42万,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居于榜首。其中男性排名前3位的新发癌症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排名前3位的新发癌症为: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从我市最新监测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市肿瘤早筛工作的开展及科普宣教的普及卓有成效。肿瘤防治最关键的环节是早筛,通过对大量高危人群常规试验、检查或体检进行肿瘤筛查,可早期发现无症状患者,有望通过目前的治疗手段达到治愈可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科主任李曼说,由大医二院负责筛查的大连市卫生健康委乳腺癌筛查公益项目一年来已经对千余名乳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B超、钼靶等检查,其中发现3个早期乳腺癌患者,“其实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说明本次早癌筛查十分有必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近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了农村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社会性和机会性筛查、肺癌机会性筛查和城市女性乳腺癌社会性筛查等项目,直接受益人群达10余万人,间接受益人群成倍增长。同时,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健康委慢性病防治办公室)还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癌症、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协调医疗机构扩大癌症的筛查及早诊早治覆盖面;降低癌症发病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此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肿瘤科主任刘基巍也表示,降低癌症发病风险,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外,人们能做的还包括防范与癌症密切相关的高危细菌或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会增加肝癌的发生概率,可接种疫苗预防;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会增加宫颈癌发生概率,可接种疫苗预防;人类疱疹病毒(EB)与鼻咽癌、淋巴癌关系密切,胃癌、肺癌、乳腺癌和宫颈癌也与之相关,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有条件的人建议分餐;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可引发胃癌,通过口腔、唾液等口口传播,建议积极药物清除,并推行分餐制。

编辑:李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