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空间大风险”严防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石晶

据媒体报道,4月13日下午,四川成都彭州市丽春镇一养猪场发生化粪池气体中毒事故,造成7人死亡。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化粪池、地窖、废井、沼气池等都属于有限空间,若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和氧含量不足,导致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如果施救不当还会导致伤亡扩大发生群死群伤。随着气温升高,有限空间安全事故风险增加,日前,应急管理部作出提示,了解有限空间、学会辨识风险、遵守作业规程、事故发生后,科学实施救援能有效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分为地下有限空间、地上有限空间和密闭设备三类。地下有限空间:如地窖、涵洞、地坑、污水井、电力井、热力井、燃气井、通信井、沼气池、化粪池、污水池等。地上有限空间:如酒糟池、发酵池、腌渍池、粮仓、料仓等。密闭设备:如船舱、贮(槽)罐、塔(釜)、锅炉等。

有限空间作业极易发生中毒、缺氧窒息或燃爆等事故

中毒事故:有限空间内存在或积聚的有毒气体,作业人员吸入后会引起化学中毒,甚至死亡。

缺氧窒息事故:有限空间内氧含量低于19.5%时,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缺氧窒息事故。

燃爆事故:有限空间中积聚的易燃易爆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混合物浓度达到其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燃爆事故。

其他安全风险:有限空间内还可能存在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和高温高湿等安全风险。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检测、通风、防护”一个都不能少

作业审批:有限空间作业前,审批负责人应对作业方案、人员和设备等进行审批,并签字确认,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气体检测和通风:作业前,应在有限空间外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针对性检测,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通风后,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结果合格方可作业。

安全作业: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等符合要求后,作业现场负责人方可许可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实时监测与持续通风:作业过程中,应对有限空间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持续进行通风。

作业监护: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监护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不得擅离职守。

异常情况紧急撤离: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应保持高度警觉,一旦出现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应立即中断作业,撤离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发生事故切勿盲目施救

一旦事故发生,应立即停止作业,作业现场负责人及时向本单位报告事故情况;作业现场负责人根据救援需要设置警戒区域,设立明显警示标志,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必须正确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应采取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使用机械通风设备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直至救援行动结束;救援过程中,按照事先明确的联络信号,与外部人员进行有效联络,并保持通信畅通。救援人员施救时间较长时,应实施轮换救援;出现可能危及安全的情况时,救援人员应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安全条件具备后再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救援行动结束后,及时清点核实现场人员、装备,清理事故现场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尽可能保护事故现场,便于后续事故调查及救援评估。

事故现场不具备自主救援条件时,应及时拨打119和120,依靠专业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决不允许未经培训、未佩戴个体防护装备的人员强行施救。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