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自贸片区:实施自贸提升战略 开放门户再升级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郑鸿

昨日,大连汽车码头阳光和煦、海波不兴,全球最长的汽车运输船“腾斯贝格”轮静静停靠在码头上。船上卸下的一辆辆乘用车将从这里换乘中欧班列,再运往中亚地区。大连自贸片区挂牌以来,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大连汽车码头已经成为国内商品车转运枢纽港之一,承担着东北80%以上的商品车进出口业务,大连自贸片区在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2017年4月10日,规划面积59.96平方公里的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正式挂牌运营。7年后的今天,东北首单新型离岸贸易业务、首单金融租赁SPV业务、北方首单LNG国际中转业务在这里先后落地;曾经圆了大连“整车梦”的奇瑞汽车大连工厂在这里扩产增效,即将实现产能翻番;总投资约50亿元的中粮油脂大连饲料蛋白加工项目在这里开工建设;RCEP等开放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市场主体快速聚集、外资外贸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开放之姿璀璨夺目,成为大连自贸片区交出的实施自贸提升战略、打造开放门户枢纽的高分答卷。

改革开放“高产田” 制度创新策源地

走进大连自贸片区自贸大厦,一站式办公大厅忙碌而有序。不久前,大连自贸片区推出企业服务“码上办”改革新举措,将片区涉企服务整合到大连自贸片区“法人空间”手机端一个服务码上,让企业获取服务、享受政策、反映问题、政企互动途径更加便捷。挂牌7年来,大连自贸片区不仅是制度集成创新的先行者,也是改革创新经验的重要输出地。在日前辽宁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借鉴推广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创新经验的通知》中,大连自贸片区选送的12项经验入选,占全部面向全省推广的辽宁自贸试验区第七批28项改革创新经验做法的43%,并位列首位。去年6月,国务院发布在全国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的通知,大连自贸片区会同大连海关、大连海事局选送的“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单‘云签发’平台”“水路运输危险货物‘谎报匿报四步稽查法’”2项经验入选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此前,大连自贸片区“‘保税混矿’监管创新”“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进出口商品智慧申报导航服务”等3项经验,分别入选自贸试验区第四、五、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并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挂牌以来,大连自贸片区把握制度集成创新的核心地位,重点抓好“五个一批”,在全国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21个片区中,率先全面完成《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119项改革试点任务。截至目前,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20余项,其中,“大连港集团探索国内集装箱码头股权整合的新路径”“大连冰山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2项国企改革经验被商务部列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01项改革创新经验及12项金融创新经验在全省借鉴推广。

不断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得到了市场主体的积极回应。据统计,挂牌7年来,大连自贸片区企业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成立之初的7000余家发展至近5万家,年均增长35%。其中外资企业近1200家,近三年中小企业增速年均超过10%。2023年,片区实现新增企业7856家,占全市新增企业15.6%。

大连自贸片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李光宇告诉记者:“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办以来,一方面开阔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国内外企业了解了大连自贸片区。我们将以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契机,加快建设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投资环境,对标国际标准建设贸易便利化的环境,塑造更加完善的政府诚信环境,营造更好的企业发展环境。”李光宇表示,下一步,大连自贸片区将紧紧围绕企业需求持续推出创新举措,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注重集成创新,助力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二是持续聚焦企业的需求,注重企业感受度和满意度,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和增值服务。三是对标RCEP、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在金融、人才、法律服务等方面推出更实的举措,助力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抢抓产业“新风口” 聚集发展新动能

在大窑湾北岸的奇瑞(大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主体建筑日前刚刚完成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该产业园占地1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15亿元,规划建设综合行政楼、专业化生产厂房、配套场站等设施,旨在打造“规模化、专业化、平台化、集成化”的汽车零部件主题园区。园区尚未正式运营,已经吸引国内12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提前实现了园区“满园”进驻。

据大连自贸片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刘晓介绍,大连自贸片区围绕产业发展前瞻布局、深耕细研,初步构建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宗商品国际贸易2个核心产业为主导,以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生命健康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港航物流、金融2个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242”产业体系。

港航物流产业是大连自贸片区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片区已集聚辽港集团、华粮物流集团、中石油国际储运等龙头企业,涵盖水上运输、多式联运、运输代理、装卸搬运和仓储、道路运输、航空运输及增值服务等多个类别。港区与世界160多个国家、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98%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量。

2023年,大连自贸片区推动大窑湾港获批启运港退税政策并落地东北首单业务,全年新增外贸航线5条、内贸航线10条,集装箱吞吐量493.3万标箱,同比增长12%;原油吞吐量3610.9万吨,同比增长8.3%;商品车外贸出口6万辆,同比增长52%。

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在大连自贸片区发展不断提速。片区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的氢能产业园,推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氢能研发及检测、燃料电池、动力总成、氢能电机等重点项目陆续投产。片区发挥先行先试优势,以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出全国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规范》及《加氢站管理办法》《加氢站经营、运行监管协议》,实现全国首个“分布式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投营;投放20辆氢能公交车,在全省率先实现示范运营。

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中集特种物流、海尔、创为电机等优质企业在大连自贸片区聚集发展。总投资10亿元的瓦轴风电轴承投产,预计新增产值15亿元,投资2.25亿元的创为电机新工厂项目正加快建设;生命健康产业方面,大连光伸生物细胞研发及医养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富勒烯药业厂房项目主体已封顶。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始终是大连自贸片区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围绕实施自贸提升战略,把握汽车出口新机遇,瞄准汽车产业发力点,全力助推汽车产业提质增效。在大连自贸片区的积极推动下,奇瑞大连工厂近年来不断导入新款车型、扩大整车产量,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升级。2022年,奇瑞汽车大连工厂新车型实现量产并出口;2023年又一全新车型投产,年产整车突破13.5万辆,实现产值135亿元。“换道超车” 让奇瑞大连工厂焕发出强劲生机。

同时,片区依托口岸优势、保税功能优势、汽车产业基础优势,正在加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东北汽车出口综合服务基地,促进东北整车加速抢占国际市场。目前,大连自贸片区现有整车规模已达30万辆,汽车电池、轴承等核心配套企业集聚发展。2023年,大连自贸片区汽车产业完成产值400亿元,同比增长22.5%。大连汽车码头完成汽车吞吐量80.8万辆,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商品车6万辆,同比增长52%。

从“端点”到“枢纽” 打造开放新高地

2023年10月30日,在大连自贸片区国家管网LNG接收站专用码头,“MU LAN”号运输船完成了6.5万吨保税LNG返装作业后正式启航。

这是建设东北亚LNG国际中转分拨基地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大连成为我国北方首个具有国际中转功能的LNG口岸,对推动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促进大连由“端点城市”向“节点城市”“枢纽城市”转变,助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这也是大连自贸片区拓展大宗商品贸易新模式,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的经典案例。通过赋予LNG接收站保税功能,实现了从一般贸易到保税贸易的转变,推动原有贸易模式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也为下一步拓展进口粮食、矿石等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成熟可行的经验借鉴。

挂牌以来,大连片区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新型贸易业态提升行动,外商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对外贸易稳中提质,结构不断优化,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成效显著。

为抢抓RCEP机遇,大连自贸片区高标准建设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并制定《高质量实施RCEP三年行动方案》,抢先出台15条专项扶持政策,吸引面向RCEP成员国的贸易、结算、金融、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业向大连聚集。同时,搭建RCEP服务中心,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和企业对外贸易与国际合作,鼓励中小微企业出海;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服务网,为企业对标RCEP经贸规则提供最优税率、税则信息、原产地规则、原产地判定等便捷高效精准服务,助力企业有效降低合规成本、作出最优决策。大连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片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创新,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力争取得一批高质量政策赋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平台,为大连当好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辽沈战役“急先锋”谱写新的自贸篇章。

编辑:李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