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新优势 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实现新跨越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邵海峰 谢小芳 王艺

金融一直是达沃斯论坛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大连金融业的发展,也同样引发各方关注。2019夏季达沃斯论坛曾首次为大连开设分论坛,大连发起议题《中国将如何塑造金融业的未来》,围绕大商所建立全球衍生品期货中心等案例展开研讨,为夏季达沃斯论坛贡献大连智慧。

金融业是大连重要的支柱产业,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大连建设“三个中心”的任务以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遵循“科学统筹规划、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开放特色、强化创新驱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持续协调推进”的基本原则,多措并举提升全市金融业发展质量,充分展示了金融运行稳健安全、金融发展高效高质的金融强市形象,推动我市再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

金融业彰显强劲的

发展势能和影响力

今年3月21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编制发布第3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5),从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业发展水平、声誉等方面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了评价和排名。在进入榜单的121个城市中,大连位居全球金融中心第59位,较上期提升5个位次,跻身全球前60,排名内地城市第7位,上升位次并列内地城市第2。2015年起,大连连续19次入选英国伦敦金融城国际权威咨询机构Z/Yen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是内地12个入选城市之一。此次,大连在2024年第35期报告中全球排名第59位,意味着大连已经连续5期稳步提升共计35位,彰显强劲的金融发展势能和影响力。

金融业支柱地位不断巩固。截至2023年末,全市金融业总资产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9%;金融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8%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保持16%左右。

金融市场体系日益丰富。2017年以来,我市两次更新金融支持政策,持续优化激励举措,新增各类持牌金融机构51家,截至2023年末,全市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到300家,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各业态。法人金融机构和总部17家,外资金融机构2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52家,合计管理基金数量264只,7类地方金融组织达到209家。大连已初步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金融市场持续发挥功能。保险市场发展良好,2023年全市全年累计保费收入451.2亿元,同比增长12.6%,较去年同期增速(6%)翻一番。全市保险深度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保险密度5985元/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在大商所高质量发展、推进企业上市、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等方面得以充分体现。

期货市场在我市金融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持续凸显。我市坚持做优期货产业,成立推进期货产业高质量发展专班并发挥功能,组织实施期货产业扶持政策,全力支持大商所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市场。多年来,全球首个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国内首个鲜活品种——鸡蛋期货、国内首个活体交割畜牧品种——生猪期货、国内首个商品期权——豆粕期权等相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截至2023年末,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品种总数21个、期权品种总数13个,覆盖农产品、化工、金属、能源四大板块。集聚80家期货机构在连开展业务,联结全国近150家期货公司和200多万常年交易的客户,期货产业链辐射力不断提升。场外市场“一圈两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先后推出基差贸易、标准仓单等多个场外业务,上线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初步形成1000余家产业交易商和各类主体共建共享的大宗商品生态圈。2023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量25亿手,为2017年的2.3倍,占全国市场的29.5%,居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第9位;成交额113.6万亿元,为2017年的2.2倍,占全国市场的20%。大连商品交易所已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塑料、铁矿石期货市场,正加速进入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市资本市场发展省内领先,先后建立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服务大连基地,成为东北首个集三大证券交易所服务基地于一地的城市。截至2023年末,资本市场境内和主要境外上市公司共40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2家,占全省36%;“新三板”挂牌企业50家,占全省37%。近三年新增上市企业6家,上市工作连续三年获省政府通报表扬。

我市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和项目谋划机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2023年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847.2亿元,同比增长19.4%;企业贷款利率由2017年的5.8%,下降到2023年的4.7%,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设立东北首家“首贷中心”并推动复制推广,实现市县两级“首贷中心”全覆盖,解决小微企业首次获得贷款覆盖面低的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整村授信”涉农行政村达到全覆盖。2015年首倡“保险+期货”模式,7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163万户农户、5000余家合作社提供保障。

金融开放创新有序推进

我市有序推进金融开放创新。积极利用沪连合作、辽宁沿海经济带合作、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平台深入开展宣介、招商等金融交流,辐射东北腹地城市、导入外部优质金融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贸金融创新加快推进,推出QFLP试点制度等,先后获批日韩短期入境游客移动支付便利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等试点,自贸区大连片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人民银行大连市分行和国家外汇局大连市分局持续助力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指导辖内银行建立“新型离岸贸易管理服务体系”,获得辽宁省政府关于借鉴推广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创新奖。利用全球市场采购、委外加工、新型离岸贸易政策和RCEP协定等多种新业态模式,帮助辖区企业打破“出海”贸易壁垒。推动兴业银行大连分行落地大连市首笔加工贸易收支轧差净额结算业务,为企业稳定生产和订单提供跨境资金结算保障;推动中国银行大连市分行落地东北地区首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在线代理出口收汇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化结算、低成本融资、防范外汇风险等一揽子外汇金融服务;推动农业银行向国家外汇管理局争取外汇政策,获得东北首家出口跨境电商直接收汇资质,实现地区外贸新业态加快升级。作为全国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围绕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打造特色应用场景。

以优质支付服务助力我市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优化支付服务进入全新的高度。出台了《大连市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实施方案》,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医、学”八大场景,聚焦老年人、外籍来连人员两个重点群体,聚焦夏季达沃斯论坛、国际中体联足球世界杯两大国际性会议和赛事,由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人民银行大连市分行牵头,会同37家成员单位,组成优化支付服务工作专班,全力推进优化支付服务相关工作。切实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推动外卡刷卡受理设备全面布放;持续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指导银行机构推出标准化、多样化的人民币现金“零钱包”,持续开展ATM银行卡外卡受理、小面额支取改造,力争重点银行ATM机具全部支持外卡取现,全市市区现金自助机具(ATM、CRS)全部支持“100+10”元票面现金支取,发放10万个“零钱包”产品;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做好外籍来连人员通信服务,支持与“八大”重点场景密切相关的平台企业,优化外籍来连人员线上支付体验;提升账户服务水平,印发《外籍来华人员账户服务指南》,完善多语服务、咨询投诉等开户配套措施,全市重点银行网点全部设置英文标识;打造外籍来连人员支付服务示范区,在机场等外籍来连人员比较集中区域,建设“支付服务中心”。自2007年起,中国银行大连市分行已连续7次为夏季达沃斯论坛提供金融服务。2024年,该行将继续在主会场和嘉宾指定入住酒店设立集中服务区,选拔业务精通、英语流利、有大型国际会议服务经验的业务骨干组成服务小组,提供包括外币现钞兑换、外卡收单、汽车租赁、业务咨询等服务在内的全天候现场金融服务。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市科技局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以金融赋能科技推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谋划债权、股权两篇文章,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培育具备创新与创业能力的早期科创企业,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推动设立科技支行。市科技局会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大连监管局、市委金融办于3月1日共同制定出台《大连银行业科技支行建设工作指引》,旨在增强大连市银行业科技金融专业服务和风险防控能力,引导大连市银行业在科技资源聚集区设立科技支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积极推动银行信贷业务创新。市科技局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有效融合,2023年度三家战略合作银行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授信252亿元;推广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信e贷”“创新积分贷”“科技云贷”等先进融资模式,加大对小微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截至2023年末,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566亿元,比年初增长33.8%;科技企业贷款余额278亿元,比年初增长64.5%。

推动设立天使类子基金。市科技局制定《大连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天使类子基金工作指引》(大基金〔2023〕3号),推动政府引导母基金参股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下一步,我市科技部门将在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推动打造天使投资基金群、培育科技创新主体等方面继续发力,构建科技金融生态、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实绩实效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全力护航金融业发展

2024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金融集聚区和功能区特色金融机构落户、业务开展、促进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提出29条精准管用的政策措施,多条措施标准达到了北方城市最优水平,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提升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竞争力。

全力捍卫公平正义,平安护航金融领域高质量发展。去年以来,市公安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关精神,将“所有涉及经济犯罪的报案一律先行受理”作为在今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向全社会公布的“五个一律、五个零容忍”10条硬举措之一,高标准建设市县两级接报案中心,全口径接受涉及经济犯罪的报案,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积极营造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的发展环境,全面擦亮大连法治化营商环境“平安名片”。此外,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思维提前预警发现金融风险,依法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坚持做好追赃挽损等工作。在高效精准服务方面,市公安局针对金融机构普遍反映的堵点、痛点,想方法、找对策,用实际行动践行助企发展的承诺。审批业务实现全部7×24小时预约服务和“一对一”预约上门办理的模式,随时接受银行业金融机构咨询和预约。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安防知识的需求,组织相关人员重点对企业内部安防工作进行培训,并参与指导开展突发事件处置演练。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力维护全市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平安护航金融领域高质量发展。

“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大连市检察机关始终立足检察职能,主动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为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和大连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深入推进“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依法办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信用卡诈骗、骗取贷款、违法发放贷款、洗钱等犯罪案件。不断加大惩治金融领域犯罪力度,健全金融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拓展追赃挽损路径,积极参与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大连市检察机关还加强普法宣传,结合新型高发金融案件特点,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开展反诈宣传等,揭露新型、常见多发金融犯罪手段,提示风险防范要点,增强全民识别防范金融诈骗风险能力。

强化金融审判品牌建设。大连市法院系统提出强化金融审判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庭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金融司法和金融监管常态化协同机制,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以新时代能动司法服务保障大局。大连金融法庭是全省集中管辖一审民事金融案件的专业化法庭,着力打造金融纠纷分层治理、高效处理的新机制。该法庭设立了大连金融纠纷调处中心,汇聚调解、仲裁、立案、审判、执行力量,打造出“五位一体”的金融纠纷解决平台,自揭牌成立半年来,共审结信用卡、金融借款合同、保险合同等各类金融案件5374件,结案标的额9.7亿元。此外,该法庭有序推动金融案件分类分流,全领域专业化保证办案提质,紧扣金融借款纠纷、信用卡纠纷、保险纠纷等主要纠纷特点,实现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审判。该法庭规范建立对口联络,与35家银行机构的对接联络机制,全流程要素化确保审判效率。

“赋强公证”打开金融业“富强”发展的金钥匙。最近,大连市公证处针对信用卡纠纷等推出线上赋强公证系统。“赋强公证”作为债务纠纷化解“加速器”,旨在帮助债权人高效率、低成本、零风险地实现维权,在防范金融风险、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大连市公证处已与多家银行就信用卡纠纷、金融借款协议在线赋强公证事宜达成合作意向,开通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公证的“快速通道”。市司法局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共建共享,深度开展金融信贷合同赋强公证、金融纠纷调解、企业法治体检等方面服务,加强金融借贷、企业合规等金融法治宣传,合力搭建金融与法治便民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了公证的强制执行效力,预防纠纷、减少诉讼、降低成本,规范企业融资行为,防范法律风险,不断助力我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大连金融业和各相关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全市“六个建设”目标,落实市委高质量发展提升清单任务,持之以恒推进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提质升级,多措并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坚定不移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全面推动全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大连“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强劲的金融动能。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