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美丽乡村生态宜居与经济发展“双赢”答卷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姜莹 舒心侨 李小华

乡村的美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发展。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把绿水青山碧海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经济发展优势,协同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把“美丽农村路”“四好农村路”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聚焦短板弱项、突出整治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准净化整治“小切口”,打造和美家园“高颜值”。如今,天蓝、水清、路畅、业兴、人旺的美丽乡村新景象正徐徐展开。

生态美百姓赞

乡村经济生活迈上新台阶

“再也不是以前的穷乡僻壤了,现在这里不仅生态环境好,我们的腰包也鼓了。”庄河市桂云花满族乡村民赵大爷自豪地说。桂云花满族乡位于大连重要水源地——碧流河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曾一度是我市16个低收入乡镇之一。近年来,该乡基于山水生态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推动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双向转化。蓝莓、软枣、五味子、蔬菜等绿色农业蓬勃发展,成为乡镇支柱产业,2021年,桂云花满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与2016年相比,提高了近一倍,百姓在“增绿换金”中幸福感迅速提升。

庄河市是绿水青山的生态之城,一面临海,三面环山,是大连市的“水碗”和“后花园”。多年来,庄河市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不动摇,严守水碗安全责任,固色绿水青山碧海,开展“雷霆斩污”专项行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庄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9天,优良率为92.88%,6处国考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县级以上集中式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生态美”与“百姓赞”同频共振,给百姓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庄河市仙人洞镇转身向山,做起自然山水文章,提出“生态立镇、旅游强镇、产业富民”发展战略,精心打造特色优势旅游产品,培育优势旅游企业,推出特色主题线路,成功打造冰峪沟、天门山两大知名品牌。“清风微拂、绿水击岸、山水灵秀、风光旖旎,这里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 来仙人洞镇旅游的王女士道出了大多数游客的感受。2023年,仅端午和“五一”假期,仙人洞镇接待游客量超8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超3000万元。如今,仙人洞镇已然成为大连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经过多年努力,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等5个地区先后荣获辽宁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2023年,庄河市连续摘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首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两项国字号招牌。

道路平景色靓

乡村公路展现多样风景

2022年至2023年,我市结合县级公路改造项目,进一步完善公路附属设施、绿化和停车区景点建设,做到大中修改造项目与“美丽农村路”建设“无缝衔接”。通过养护大中修实施的普兰店区快二线和长海县龙红线、盐老线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并被评为省级农村公路“品质工程”。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开展路域环境卫生治理,2023年对全市1.1万余公里农村公路进行集中维护,共完成路基整修9538公里,清理边沟5779公里,村屯路段整治2000余处,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和居住环境。

庄河市山后线是王家岛著名的环岛公路,沿线依山临海,文旅产业项目丰富,经过路域环境整治后的山后线成为了生态宜居“美丽农村路”的典型代表。向大自然“借景”,通过栽花补绿、实施草养路肩等方式,让沿途风景靓起来。2023年完成栽植草花150公里、乔木1万余株、灌木6万余株。金普新区石东线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是连接东沟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旅游通道。着力改善农村公路服务功能,建设公路驿站、停车区、休息区等路侧服务设施,便于车辆停靠及行人休息。在“美丽农村路”创建过程中,对桥梁、隧道以及交叉道口、临水临崖、急弯险坡等路段的风险点逐一整治,在一级公路上增设中分带,对附属设施进行完善,对路面安全隐患进行处置。2023年共处治路面病害7万余平方米,完善附属设施维修480余处,有效保障群众安全出行。

近年来,我市获评首批国家级市域“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和省级示范市,拥有国家级示范县4个、省级示范乡镇16个,示范数量居全国计划单列市首位;累计打造省级农村公路品质工程3项,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庄河市崔桂线获评2022年度“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和第三届“美丽乡村路”,庄河市桂云花满族乡入选全国农村公路助力共同富裕典型案例,我市“美丽农村路”创建数量和质量东北领先。

“颜值”增“气质”提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小盐场村,村民房屋的墙体上一幅幅富有海岛乡村气息的精美艺术手绘,让一面面冷冰冰的白墙“活”了起来,吸引众多外来访客驻足观赏。随着旅游季的到来,美丽乡村迎来踏青访友高峰,部分具有旅游资源的乡村成为市民热门打卡地。为迎接更多访客到来,全市广大农村地区纷纷按下“美颜键”,增“颜值”,提“气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人居环境要实现真正改观,垃圾治理是首要任务。为建立垃圾治理长效机制,我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构建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置体系,因地制宜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组建8664人的村级保洁队伍,落实保洁员补助政策,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实现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庄河市探索出“1945”长效清洁治理模式,即1家企业负责农村垃圾全程转运,9个固定和移动垃圾转运站承担乡镇垃圾压缩任务,在小城镇推行垃圾“四分法”,在村屯推行农村生活垃圾“五指分类法”,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长海县积极开展海滩堆积垃圾和海域漂浮物专项清理整治,采用“人随潮走”清洁模式,做到海滩垃圾日产日清,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进行“二次分拣”,维护“水清、沙洁、湾净、岛美”的海岛生态环境。

农民群众在政府主导、属地主责、乡村主建、全民参与的良性循环中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纷纷从“站边看”到“抢着干”,从“要我整治”变为“我要整治”。长海县小长山岛镇回龙村村民集思广益,用浮力球栽植蔷薇花扮靓一街一巷;大长山岛镇组建由退休党员干部、教师、退役军人等组成的“闲事佬”志愿服务队,自觉“管闲事”,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并监督事后处理结果。庄河市徐岭镇大房村村民自查自改人居环境问题136处,尽可能在村内自行化解。旅顺口区集全区之力推进老铁山黄渤海分界线景区及双晨路沿线周边环境改造工程,建成最美乡村路4处打卡地、10处旅游标识牌,让黄渤海分界线景区周边的乡村环境得到迅速改变,游客数量大幅增长。金普新区石河街道石河村对沿村主路的104户院墙进行改造,村里为农户免费建起青瓦白墙的门楼,并装上古色古香的木质大门,门外大路两侧,栽植以蔷薇和月季为主的绿化带,依托“高颜值”,石河村村民在家门口发展起农家院旅游,带来巨大客流量,村里充满勃勃生机。

据统计,2023年,全市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61个,累计创建617个,覆盖率达72.3%,其中,旅顺口区、长海县、长兴岛经济区实现全覆盖。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