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常相伴 清水绿岸绕滨城 绿色生态成为我市亮丽名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姜莹 李小华

连续7年全年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国考河流断面实现全面达标、近海海域水质达到历史最优水平、“无废城市”建设初见成效……天蓝水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这是生活在滨城市民的普遍共识。

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建设“无废城市”,发展“无废农业”,绘就了蓝天白云常相伴,清水绿岸绕滨城的生动画面。同时,我市积极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为即将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提供坚强的环境保障。

蓝天常驻水常清

绿色生态成为亮丽名片

“作为大连人,这几年我最大的感受是天更蓝了,空气越来越清新。”市民张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蓝天白云常驻,百姓期盼所在。为了让广大市民呼吸更清新宜人的空气,2023年,我市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清风行动”、臭氧污染防治“清爽行动”、秋冬季大气管控“清洁行动”。专项整治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开展散流体车辆运输和柴油货车尾气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联合检查。开展“保良减污”和特别管控7次,成功保良31天。对82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开展监督帮扶,在全省率先开展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大对东北特钢超低排放改造的帮扶力度。去年,我市收获319个蓝天,连续7年全年蓝天数突破300天,市民享受到了更多的“蓝天获得感”。

大气环境越来越好,我市水环境治理也取得多项突破。“如今,复州河的水越来越清,河岸越来越美,生活在这里很幸福。”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居民郑女士说,昔日的臭水沟成了今日的“绿色长廊”,涓涓细流清澈见底,野鸭水中嬉戏,白鹭展翅掠过,吸引游客驻足打卡。

复州河的水清岸绿,是我市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高标准打赢碧水保卫战的缩影。2023年,我市深入打好河流污染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渤海黄海(大连段)综合治理攻坚战。印发大连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组织推动大沙河、登沙河生态治理工程,庄河葛甸子河清淤工程,实施地表水自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开展春季桃花水、夏季汛期河流污染防治行动,促进河流水质稳步改善。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和环境问题整治,推进整改环境问题43个。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完成311个排污口规范整治、30607家涉水企业污染源关联。完成年度140个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务,对各地区入海排污口整治销号材料逐一审核把关,开展“回头看”现场检查,完成81个入海排污口封堵取缔。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入海排污口分级分类管理试点,推动入海排污口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组织开展海域滩涂岸线生态环境清理整顿,开展执法检查857家次,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95个,查处环境违法行为59个。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治理,13个国考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14处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45条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100%,全市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为99.1%,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发展“无废城市”

建设美丽乡村

绿色生活引领新风尚

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村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曾是环境的隐形杀手。为此,我市多点发力,大力发展“无废农业”,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让农民们学会如何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2021年以来,我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连续深入开展化肥减量化工作,在庄河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区、金普新区、旅顺口区5个主要涉农区市县开展田间试验、农户调查、宣传培训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2021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537.04万亩次,2022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549.65万亩次;2023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555.07万亩次,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

秸秆,这一曾经的“废弃物”,如今在我市得到全量利用。以秸秆利用重点县为牵引,培育壮大一批秸秆利用的市场主体,完善收储运体系,让秸秆真正变废为宝。2021年至2023年,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5.15%、95.52%、96.59%,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增长,连续3年位居辽宁省首位。基本形成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协同推进的推广模式。其中,秸秆燃料化利用规模稳步提升,2023年利用量42万吨,占秸秆利用量36.8%。饲料化利用方式多样,利用量55.8万吨,占秸秆利用量48.9%。秸秆肥料化利用量13.6万吨,占秸秆利用量11.9%。引进海心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秸秆打捆直燃供热项目,填补我市大型秸秆能源化利用空白;招商辽宁亿禾实业有限公司入驻庄河市,增设水稻一体化纸浆设备,预计每年可处理10万吨水稻秸秆。

废旧农资的利用也是“无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按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全民积极参与、资源循环利用”原则,构建全市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处理机制,形成“全民捡拾、网点回收、企业利用”的废旧农膜回收处理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回收站点77处,其中,县级回收中心4处,乡镇、村级回收站点73处。2023年,全市完成回收废旧地膜863吨,废旧反光膜450吨,农药包装废弃物200吨,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由市级招标具有资源化处理能力的市场主体统一开展全市农膜回收处置工作,从根本上转变以填埋和焚烧为主的处理方式,实质性开展无害化处理,大幅提高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健全从田间到田头到资源化再利用的全链条地膜使用回收体系,提升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水平,有效防控农田“白色污染”。

同时,我市不断探索农业、生活等领域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方法和路径。去年以来,我市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值,包括危险废物产生强度、绿色工厂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22项指标,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95家,完成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12家;庄河市污废循环处理综合体、松木岛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等14个工程项目已经投产运营;基本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全市资源消耗与产废强度不断下降,收运和处置能力基本匹配,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绿色生产生活引领新风尚。

编辑:李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