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融合履职 打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组合拳”

大连市检察院首度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冷冬冬 杨茜淳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艺

昨日,大连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暨“检教同行、共护成长”检察开放日活动,首次发布《大连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9—2023)》,清晰呈现大连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价值追求,不断强化“四大检察”融合履职,深化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有关情况。

白皮书从涉未成年人“四大检察”办案数据、加强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强化综合司法保护、促进“六大保护”整体落实、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梳理了近年来大连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检察及司法保护工作具有一定影响的案例、经验做法和创新机制。

白皮书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大连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情况看,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低龄化和上升趋势。2023年,盗窃罪、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诈骗罪、抢劫罪和强奸罪等五类犯罪占比较大,共占受理审查起诉总人数的78.09%。未成年人涉及严重暴力犯罪占比有所下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犯罪仍时有发生。涉案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缺位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巨大,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白皮书还显示,近年来,侵害未成人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集中在强奸罪、猥亵儿童罪、强制猥亵罪、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等犯罪类型。不满14周岁未成年受害人占比呈上升趋势。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犯罪逐渐增多。

白皮书透露,近年来,大连市检察机关始终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从严惩处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常见罪名证据指引》等,提前介入引导,规范证据提取,不断提高案件审查能力。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有案不立、有罪不究、重罪轻判、程序违法等问题依法及时开展监督纠正,对遗漏罪名、错误采信被告人辩解、适用法律不当等案件提出抗诉,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及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为深化综合司法保护,大连市检察机关着力打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组合拳”。2023年,针对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的家庭监护缺位、监护不当等问题,向监护人制发“督促监护令”133份。开展涉未成年人监护、代理、抚养、教育等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监督和执行活动监督,共监督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案件249件。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社会反映强烈的未成年人公益保护突出问题,办理涉未成年人生态环境保护、娱乐场所、宾馆酒吧等传统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9件,办理烟酒销售、娱乐游戏、学校教育及周边安全、文身、用工、剧本杀等涉未其他领域案件97件,依法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监管部门依法履职。

坚持依法惩戒与精准帮教相结合,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宽容不纵容的原则,积极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一体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教育、管束”检察办案理念,为其回归社会预留通道。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探索帮教新模式,结合监内帮扶和跟踪帮扶,在入监、服刑、出监、回归社会等各环节开展全链条的帮扶教育。

对遭受监护侵害以及生活困难的未成年被害人主动开展司法救助。建立完善相关配套保障机制,通过办案机关主导、医疗机构配合的“一站式”办案场所,落实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一站式”询问、体检、心理干预等各项工作,主动协调公安、民政、教育、医疗等部门,对涉案未成年人提供户籍医疗就学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切实帮助未成年被害人重归正常生活。

大连检察机关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以“我管”促“都管”,坚持个案监督与类案监督相结合,通过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开展座谈交流、组织现场检查等形式积极推动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实现办案、监督、保护一体推进,保障治理效能最大化。探索实行罪错分级干预处置措施,推动对罪错未成年人实行专业化、网格化的全流程精准预防。强化对“特殊”未成年人保护,配合民政部门开展专项活动,为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法权益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持续推动“一号检察建议”的落实,着力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网格、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走深走实。持续推进法治宣传,多举措推进“法治进校园”,多渠道、多载体开展常态化普法,积极编织“预防保护网”,服务保障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

编辑:李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