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姜尚汝 高长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内容不断深化拓展。当前,持续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不断打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根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互为条件的统一整体。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文明形态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的继承,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话语表达,持续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历史和实践都证明,厚此薄彼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要辩证、全面看待两者关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求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又要求精神文明繁荣发展。从两者的关系来看,第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广阔的发展空间,精神文明又以其独特的精神力量为物质文明的进步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撑、智力支持与思想支柱。第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平衡并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并重,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方向,也契合了社会主义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只有真正做到两手抓好抓牢,才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伟业的目标。第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根本目标指向是一致的,落脚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不是过分追求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化,不是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剩余价值增加的现代化,而是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在不断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软硬兼施”以满足人的现代化需要。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较于以往都有了新的突破。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二者协调融合发展,要更加注重文化的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持续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发展指向。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是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进一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迫切呼唤新的更加活跃、更具革命性的生产力出现。新质生产力以其具备的高科技、高效能及高质量等特性,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坚克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筑牢地基。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筑起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高地,打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刻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明底蕴以及深远的民族禀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促进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素质共同发展,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凝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伟力。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总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只有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搞好,将物质基础与精神力量都增强,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大连)

编辑:李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