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光瞄向全球工业和科技领域
李琳:为企业全球化寻找最便捷参考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金东淑
在李琳的词条里,没有舒适区的概念。从中国大连到德国学习,再回到中国创业,将业务拓展到欧洲……不断自我迭代,在变革中斩获生机,她的成长轨迹展示了不断追求变革的勇气。
自我迭代的起点
1999年,当时是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一的李琳跑到德国求学,零基础学德语。七年时间内,顺利完成本科、硕士的学习。期间,培养了独立、严谨的德式行事作风。
特别是实习期,接触了德国西门子、奔驰等顶尖企业,了解到工业强国德国为何可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标杆。这些阅历为她后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时大多数人还选择留欧找工作的潮流中,她选择回国。德国已经过了高速发展时期,而那时,恰好是中国经济开启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机遇一定是在德国无法可比的。最重要的是,那时,她嗅到国家向工业强国转型的信号。
德语优势+经济工程学专业背景,让她在家乡大连顺利谋到一份董事长助理的工作。这是一家专门做汽车白车身的民营企业,同业竞争对手大多是库卡、FFT这样的国际巨头在中国的公司。两年后,不到30岁的李琳便带着这家企业完成一次跨越式的超越。“既然别人能到中国来,我们为什么不能到欧洲去,做全球份额?”她一个人带着几个老外在大众汽车总部所在的城市狼堡把公司支起来,再到奔驰、宝马总部所在的城市和它们做邻居。到如今,这家企业已在全球搭建智能生产线。“以前如果做华晨宝马的业务,是要通过华晨宝马的中方代表、德方代表谈判,这些代表再征求德国总部的意见;公司开在德国后,就是直接和德国总部谈。”5年内,这家企业成为大众、奔驰、宝马等汽车头部企业在全球的供应商。
抓住时代风向
李琳的成长,验证了个人迭代能力的重要性。她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精学,为自己打开一扇又一扇窗,在这个全球汽车最发达的国度,她跻身成为圈中人。
那些年,李琳大约接触了160家企业。这些德国企业的共性是骨子里长期价值主义的精髓,“一些不起眼的小众品牌,也可以做到百年企业,成为细分市场的头部、行业的隐形冠军,称霸全球。”
在欧洲,一名企业高管的年薪,足可以让她过上很舒适的生活。而此时的李琳,选择继续前行,开启下一次自我迭代,“那时,国家提出智能制造的规划蓝图,这些年在德国学到的工业精神对我影响至深,我知道,机会来了。”
2014年,她回国与人合作创业,成立了大连优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成为专业智能工厂生产线工程服务商。
2015年,优联智能成为大众、宝马、SKF、上汽通用全球注册供应商;2016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誉认证;2017年,获得MAGNA全球注册供应商,2023年,获得辽宁省专精特新企业荣誉,让一个大连中小企业成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伙伴,还以非标自动化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国产替代进口,成为生力军。全球轴承巨头斯凯孚2016年在国内首次启用国内供应商制作滚子的生产线,而供应商就是优联智能。目前,斯凯孚在中国大连、济南、上海、北京,马来西亚的工厂里,都有优联智能提供的内圈、外圈、滚子生产线。
全球化时代的机会
大多数人在第一次见到李琳的时候,都以为她是做服装或美容业的,没有人会把眼前的美女跟智能制造联系到一起。“不枯燥吗?”“我们这一代人能赶上智能制造的风口,何其有幸。”眼下,又赶上中国新质生产力出海的浪潮,实力具备,条件也成熟,优联智能已谋划,在欧洲开公司。“我们的新质生产力已落地马来西亚,那是一条斯凯孚在马来西亚的生产线。”
这20年,李琳的成长轨迹,其实是一段全球化的旅程。
李琳的经历体现了全球化时代的机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作为一个会聚全球政治、商业、学术界领袖的、旨在解决全球最紧迫的问题和挑战的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其关键词正是“全球化”。“以前在德国学习的时候,就听说过瑞士达沃斯论坛,与会者都是让我仰望的企业家、经济学者。后来,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到家门口,我也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以举办地市民的身份参与其中。希望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业实践,这能为我们企业在全球市场中运营提供最便捷的参考。如果有机会,也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各地听听大连智能制造的强音;更希望能以女性的视角去参与全球事务,为全球化的未来展示女性的力量。”她早已选好要参与的论坛,而特别期待的是德国大众董事Ralf Brandstaetter先生参与的那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