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沃斯议题中洞察未来资本流动方向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宋京

如果你在世纪之交时做外贸,20年前买房,10年前进入互联网,那么今天你可能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

自从雷军的那句“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被广泛传播以来,无数人在无数个日子里花费无数的精力去寻找风口。而达沃斯论坛的那些议题里,就藏着风的方向,你能看到未来的钱在哪个管道里流动,看到未来社会的模样。

时隔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第8次与大连牵手,定下的主题是“未来增长的新前沿”。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名政、商、学、媒体界代表齐聚一堂,在3天近200场的议题讨论中,有识之士仿佛听到了金币响动的声音。

消失的和新增的

2007年,当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次落地大连时,受媒体追捧的企业家很多是房地产商,他们站上演讲台,分享家族企业的转型发展思考以及对中国房地产业的未来观察。

后来的几个夏季,参与论坛分享的主角逐渐变成了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双11”“618”等互联网电商策划的成功,让中国的电商公司创始人很快成为新经济环境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

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经过20年和10年的快速发展后,已经到达了它的平台期,变革的中国和世界已经让风口悄悄换了一个“登机口”。

正如巴菲特所说,“今天的投资者不是从昨天的增长中获利的。”财经作家吴晓波说,几乎所有的产业迭代都非“旧土重建”,而是“新地迁移”。

本届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新创企业超过了200家,在公众看来,它们也许没有那么知名,但是在达沃斯官方看来,它们代表着未来的增长方向。

曹旭东是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Momenta)首席执行官,他参与了“中国离无人驾驶时代还有多远”议题的讨论。这家公司2016年创立,一成立就被奔驰公司看好,第二年就获得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的投资,很快丰田也成为其战略伙伴,第三年估值就超过了10亿美元。

Nancy Xu是美国初创公司Moonhub的CEO,曾被列入《时代》杂志2023年全球AI百大人物名单,她参与了“人工智能助手将如何发展”以及“推动智能时代的增长”议题的讨论。她创业的公司是一家使用AI技术帮助公司招聘的智能平台,总部位于美国,2022年才成立,是全球最早使用AI招聘的公司之一,去年年底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公司别管市值多少,肯定符合今年的论坛主题“未来增长的新前沿”,他说,“很多人对他们都不怎么了解,但是他们在行业内非常有影响力,被投资人看好。”

人工智能是当之无愧的热词

资本是聪明的,它总会找到未来的方向。在本届论坛的六大讨论方向——“全球新经济” “中国和世界” “人工智能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产业新前沿”“对人进行投资”“气候、自然与能源的相互联系”中,人工智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热词。

记者仔细阅读日程表发现,在3天的论坛中,有17场会议明确提到“人工智能”,是所有议题中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

论坛一开场就迎来了第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议题讨论:捍卫人工智能革命。参与讨论的嘉宾是有“计算机安全教母”之称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宋晓冬,讨论“各类组织必须采取哪些行动,才能安全拥抱人工智能革命? ”从专家的层面告诉人们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压线”在哪里。

17个议题包括人工智能会怎么发展,人类该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我们该学习哪些技能跟上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以及未来人类的工作会是怎样?这些议题听起来都极具观感,如:如何部署人工智能扩大社会影响力;灯塔工厂领航未来;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媒体行业;技术融合对制造业有哪些意义;各国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了吗;如何管理人工智能的能源需求;人工智能开辟新天地:未来产业如何发展;智能自主系统:当人类遇上机器;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

在“智能自主系统:当人类遇上机器”的论坛上,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李通说,AI技术在近十年有两次巨大技术跃迁。一次是2015年左右,以深度学习成熟为代表的第一次技术跃迁;然后就是2022年底,以大模型、生成式AI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跃迁。你可能不知道李通是谁,但是擎朗机器人你很可能见过,遍布在中国各大餐饮和酒店里那个会说话的送餐机器人就有很多是擎朗的。

与会代表惊叹:未来已来,再也不能只停留在讨论的层面了。

“大概2030年会有突破”

一些媒体记者总想从业内人士嘴里挖出来一个准确的时间,人工智能到底什么时候会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

曹旭东说,仅从人工驾驶的层面判断,“大概在2030年。”曹旭东说,“有一个自驾的摩尔定律,大概是2年提升10倍,也就是4年提升100倍,6年提高1000倍。”他说,现在的自动驾驶跟人的差距有100倍到1000倍的差距。如果要实现大规模无人驾驶,至少是1000倍的人类的水平,“我的判断是在2030年。”

曹旭东接受了记者19分钟的采访,回答了14个问题。他说,过去40年,我们发展的引擎是跟随策略,现在,我们已经走在科技的最前沿了,与最前沿的企业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未来只有创新,去打造好的技术好的产品,“不光给中国的用户,也给全球的用户创造最好的产品体验,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才是中国未来40年的新引擎。”

“坐在一部上行的电梯里,哪怕你什么也没做,也会跟着走上去。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一位现场的与会代表感慨道。在达沃斯论坛的会议室里,趋势清清楚楚地摆在了那里,“就算做个保安,也要在距离人工智能最近的公司里做。”

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抢走人类的工作,带来失业,曹旭东说,不是说机器人出来就把人替代掉,故事就结束了。这是一个发展过程,一开始,机器人可以做一些事情,但不能做所有的事情,这就需要远程有一个人在辅助机器人,可能辅助1%的比例,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在指导100个机器人,那么,这一个人就是这100个机器人的延伸,这个人就相当于做100个人的工作。“整个的发展过程不是一个替代的过程,而是一个赋能人的工作的过程。”

Nancy Xu还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时就常被问到:迄今有多少案例表明,人工智能已经替代掉10%的工作岗位?她说,这个过程正在发生,已经有很多的案例,她说,未来的人才必须是懂人工智能的人,“不要把人工智能看成是一项技术革命,这是一场社会革命。未来五年,我们要弥补上这个鸿沟。”她判断,人工智能在未来5年会改变工作本身的意义。这与上述曹旭东关于“2030年”的判断基本一致。

“达沃斯人”的判断

投资界把每年召开的达沃斯论坛当成投资的风向标,他们参与并相信“达沃斯人”的判断。

“达沃斯人”是一个专有词汇,是指那些主张全球化、信奉“跨国主义”的世界主义精英们。这一名词是由著名政治家塞缪尔·亨廷顿1997年创造的,当时还略带贬义。但是,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词成为“在世界范围内行走并且真正具有全球意识及高端能力的国际化优秀人士”的专有名词,是优雅、专业、敬业的代名词。

主张全球化和全球合作的“达沃斯人”在本届论坛上还讨论了很多阻碍全球化的议题,比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海、中国企业出海、中美贸易摩擦、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等,“这些内容也是投资者极为关心的,只要被关注,被讨论,就意味着也许会找到解决办法。”

TCL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东生说,他是个乐观派,TCL早在20年前就出海,如今在全球有20多家生产企业。XTransfer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邓国标说,大家从新闻里看到的是地缘政治的紧张,是大国博弈,但是从中小企业的业务量看,那些做企业的人永远在寻找机会做事,并没有受那么大的影响。

未来已来,当下的我们,该做些什么?邓国标给出的观点是:早下注。“只有时间不可以被穿越。”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