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分级诊疗体系再探新路径

首个独立行政区域内“全链条分级诊疗模式”医疗集团全面启动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

“病房全部为一人到三人间,每间病房附设独立卫生间;墙上这一排是一键呼叫器、吸氧管和吸痰器,是根据国家卫健委品质提升工作要求改造的。”近日,记者走进中山区人民医院住院病区,该院院长温吉庆向记者逐一介绍。

7月1日,随着中山区人民医院住院病区的投入使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市中山区医疗集团也全面启动。该集团由1个三甲医院、1个二级医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即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市中山区人民医院、大连市中山区桃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泥洼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虎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葵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军广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据了解,这是我市首个实现独立行政区域内“全链条分级诊疗模式”的医疗集团,实行医疗管理一体化、运营管理一体化、信息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模式。

“三级联动”

在东北三省率先实现信息实时互联互通

升级改造后的大连市中山区人民医院,开设内科门急诊、妇科、中医科、护理门诊、健康管理中心等11个门诊科室,检验科、超声科、放射科等6个医技科室,设置床位149张,是中山区内集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现有各类检验、影像、放射等设备,均为国内外一线品牌产品。“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我们对自身的住院服务有清晰的定位。”温吉庆介绍,开通住院病房,首先发挥好“守门人”的作用,肩负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功能,“现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较多,去大医院基本是‘排队1小时,看病5分钟’,居民在我们这里可以针对慢性病特点更为细致地查找病因和干扰因素,并观察指导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还能享受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统筹报销政策,这样既方便病人,也减轻大医院的治疗压力。”

记者了解到,医疗集团成立后,以提升医疗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为抓手,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中山区人民医院牵头建设中山区智慧医疗系统,在东北三省率先实现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间的管理信息、临床信息、患者信息实时互联互通,并稳步建立集团内分级转诊绿色通道。同时,以中山区人民医院为中心点,集团分级诊疗服务车为连线,搭建患者转运、样品转运、报告转运的分级诊疗线下服务网络,重点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开展全周期式健康服务,将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融合,合理引导分配医疗资源,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我们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现了影像、化验等百余项检查结果的互认,在区医院的结果,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们也能实时看到。发现疑难杂症可向上转诊,术后康复期则可以再次转入区医院病房。”温吉庆说。

专家下沉

基层医院也有常驻“大专家”

“大医院彻夜排队,小医院门可罗雀”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缺医,人才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型公立医院。为解决这一问题,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派出34名专家定期下沉到医疗集团内各基层医院,专家均为高级职称,涵盖肿瘤科、神经内科、循环科、内分泌科等多个科室。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翠荣、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蒋志宏就常驻在中山区人民医院,“我们就是想做点儿事,在大医院、小医院都是为患者服务。”王翠荣说。“只要基层有能力承接患者住院,客观上就能实现患者回流基层的目标。”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市中山区医疗集团院长助理王楠说,要真正实现分级诊疗,人才、设备一个都不能少,软硬实力要双提升。

5种模式

创建大连特色医联体

分级诊疗体系是医改的目标,目前仍面临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资源分布不均两大问题。“十四五”期间,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区域和机构的建设正在加大力度。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力量,一方面可以增加医疗服务总供给,弥补医疗资源不足,一方面通过优质资源辐射效应,带动医疗资源贫乏和落后地区的医学发展,实现区域均衡布局。

记者从大连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今年,我市在城市将按照“管理紧密型医联体、业务紧密型医联体、托管型医疗集团、一体化城市医疗集团、专科专病医联体”5种大连特色医联体模式,发挥好区级医院的作用,促进医疗资源供需更加匹配,诊疗格局更加连续。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市中山区医疗集团的全面启动,也为大连分级诊疗体系再探新路径。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王若雨说,中山医疗集团将以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依托,建立“健康体检中心、血液透析中心、老年慢病管理中心、远程专家会诊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区域影像中心”等七大中心,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以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消化内科、呼吸科、中医科为特色专科,带动区医院的学科全面发展。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