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文学与友情的记忆

〚胡世宗〛

大连是一个漂亮的海滨城市,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大连之于我,则是充满了文学与友情的记忆。

我最早来大连是1972年参加小说创作学习班,在旅顺口区某部招待所。我在那里写出了今生第一篇小说《迸放的火花》,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接着就是1975年在《人民日报》当实习编辑时,从天津塘沽港坐船来大连采访和组稿。

后来,我到原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文化处和政治部创作室工作,曾多次参加在大连举办的军区创作学习班,组织军区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在这里潜心写出反映部队生活的文学作品。我也曾与浩然、邓友梅、林斤澜、彭荆风、张笑天、金河、张长弓、王栋等一起参加春风文艺出版社在大连海岛举办的“春风笔会”,写出我的《当代诗人剪影》。我本人曾“猫”在小平岛写出由辽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传记《坚贞不屈的赵一曼》和其他文学作品,也曾为反映小平岛疗养院热心服务基层官兵的专题电视片撰写解说词。

我和王中才、刘兆林还曾受《海燕》杂志邀请在大连工人文化宫连续举办文学讲座,与大连的广大作者和文学爱好者进行亲密的互动交流。据说这个讲座是收费的,一张票两块钱。过后,《海燕》杂志封二上还刊登了我们讲座的照片。

1991年,我陪刘白羽夫妇在东北待了两个月,曾住到大连八七疗养院,与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和旅大警备区的首长白文仲、李光祥等,和军队及地方的作家高玉宝、邓刚等亲切会见。

我曾执行军区首长、政治部首长的指示,多次到大连协助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出版《高玉宝续集》,协助红军诗人张云晓创作出版《一个红军战士的诗》和《红色旋律》两部诗集。

在大连这些活动中,我与众多文友、战友结下深厚的友谊。

还记得第一次阅读《高玉宝续集》初稿后,约定上午与高玉宝夫妇谈阅稿意见,中午的火车返回沈阳。高玉宝夫妇特别重视我谈的意见,我谈了3个多小时,他们用借来的大录音机全程录下我的谈话。到了中午,竟然给我煮了他们包的饺子,让我和李光祥吃。问他们什么时间包的饺子,他们说为了不耽误上午听我谈意见,又不耽误让我吃上他们亲手包的饺子,半夜两点两个人就起来剁馅、和面、包饺子了……以前只听说“半夜鸡叫”,却未曾听过“半夜包饺”啊!

有一回,我到高玉宝家看望,到了中午,他说什么也不让我走,年过古稀且有心脏病的玉宝大哥拎着一兜子空啤酒瓶子,开门噔噔噔地下楼给我换啤酒去了!玉宝大哥是地道的大连人,他一口大连口音,也一身大连人爽朗、热诚的做派。

那次撰写小平岛疗养院为基层官兵服务的电视片解说词,是军区干部部邀请我来采访撰写的。干部部的同志知道我夫人刚动了大手术,就请我把夫人带上,恰好可以到疗养院歇歇。他们派车送我们从沈阳到大连。我们到的头一天中午,高玉宝夫妇就来看望,也不知他们从哪儿获得的信息,他们带来一个用棉垫儿包盖严实的铝盆,里面是刚煮出的芹菜猪肉水饺,直接端到了我们的饭桌上!

大连,大连,让我向往,让我怀念,你这文学与友情的海滨大花园!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