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转型为果农,小渔村变成樱桃村

通讯员裴廷安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韩顺兆

眼下,金普新区露地大樱桃上市已进入尾声。七顶山街道后海村的果农们也即将告别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近日,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茂松在盘点今年大樱桃收获时表示,预计全村大樱桃产量可达3600吨,总收入将突破1亿元,均比去年有所增长。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能达到7万元。可在20多年前,后海村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渔村,如今靠种植大樱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离船转产闯新路,渔村变成樱桃村

后海村位于金普新区西北部,濒临渤海金州湾,全域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0亩,共有430户,常住人口1280人。虽然这里依山傍海、位置优越,可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干旱缺水。过去村民长期靠海上捕捞和地里种植玉米、地瓜等粮食作物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

据徐茂松回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看到别的村靠种植大樱桃富起来了,村民心里都很着急,可村子靠海边、土层薄、海风大,想种大樱桃又谈何容易,再说又不懂技术,大樱桃种下后还得五六年才能结果,很多村民认为还是种庄稼心里踏实。但李振周、李明东等一批老渔民却敢闯敢试,在海边搭起防风障,在自家承包地栽下了后海村历史上首批300多亩大樱桃。

更让村民没想到的是,后海村的土地条件种庄稼不行,却非常适合大樱桃根系浅、喜欢砂石性、页岩性土壤的特性。很多渔民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纷纷收起渔网,离船转产种起大樱桃。后海村也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樱桃村。

科学种植提品质,畅通渠道抢市场

据悉,为给村民发展大樱桃生产和提高果品质量创造良好条件,近年来,后海村多方筹资,持续推进以水、电、路、棚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田间作业路网、灌溉管网、防雨棚全覆盖。村里邀请专家根据农时为果农授课和进行田间技术指导,一些技术骨干还应邀到外村外地进行技术指导。

2018年以来,后海村引导果农有计划地推进大樱桃品种更新换代,选用国内外最新品种逐步取代传统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和提升果品质量。目前,村新品种大樱桃已占全村果树的50%以上。在2023年“大连大樱桃十大金奖擂台赛”上,后海村有2个品种的大樱桃上榜。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为保证全村生产的优质大樱桃都能卖上好价钱,每年“樱桃季”里,后海村除帮助果农做好实体市场交易、广泛与商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大樱桃产销对接关系外,还积极引导果农运用互联网实现大樱桃远程销售、培育“网红”直播带货、“走出去”宣传推介,多措并举将大樱桃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正在推进大樱桃采摘与海滨观光、农家乐、渔家乐融合发展,齐心协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徐茂松满怀信心地表示。

编辑:李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