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部署与东北全面振兴的新作为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课题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振兴,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赋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东北全面振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01 改革开放以来

所形成的区域发展战略“四大板块”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1950年提出,空间发展如同部门发展一样,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基础条件差别之大在世界上少有,如佩鲁所言“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从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两个维度出发,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东部地区发展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原有的区域发展战略,我们一般将其称之为“四大板块”。其中,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东北等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相当规模的以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为我国形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专项措施。20多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东北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和国防科工产业在全国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粮食生产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地位突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东北振兴不仅仅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已经上升到统筹发展和安全不可或缺的国家重大战略。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为东北地区谋定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定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经济支撑带,有利于优化调整国有资产布局、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有利于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打造生态安全屏障。

在“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政策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部署。

02 新时代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六个支撑带”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着眼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态势,着眼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的新判断,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部署,我们也可将其称之为“六个支撑带”。这“六个支撑带”,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区域重大战略”。

第一个支撑带:京津冀协同发展。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之后,中央专门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规划和制定政策。京津冀地区21.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亿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尤其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国际交往中心,也是最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天津是我国的直辖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当前,以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建设为抓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势如破竹般推进。

第二个支撑带:长江经济带。长江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特殊的作用。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自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以来,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通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综合效益,着力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以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协调发展为重点,长江经济带正朝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

第三个支撑带:粤港澳大湾区。从全球视角看,世界上主要有四个最主要的大湾区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是其中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自2019年2月18日,党中央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按照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的定位要求,发展态势十分良好。尤其是中央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时代使命,更彰显了粤港澳地区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个支撑带: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区域重大战略体系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该发展战略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4,全员劳动生产率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无可置疑的“火车头”。

第五个支撑带: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1988年,党中央批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多年来,海南省切实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历史使命,大胆创新、奋勇拼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把一个边陲海岛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党中央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实施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有利于我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推动海南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造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亮点,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第六个支撑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是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流域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沿黄河一带人民群众追求青山、碧水、蓝天、净土的愿望更加强烈。我国加快绿色发展给黄河流域带来新机遇,特别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当然,党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还包括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等政策内容。可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已经呈现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区域协调发展崭新局面。

03 奋力谱写

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的重要政策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并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相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在“四大板块”“六个支撑带”的战略部署中,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再创佳绩。

第一,牢记嘱托,用好用足党中央的“政策红利”。2023年9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东北地区各级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辱使命,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要深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东北全面振兴在资金、人才、项目、工程等领域的各项政策举措,确保《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发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牵引作用,在产业创新、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国防安全、打造人才高地、改革开放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积极优化政治生态,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第二,解放思想,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在“四大板块”和“六个支撑带”的战略体系中,东北地区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历经20余年的振兴,现在正处在关键时期。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客观地讲,新时代的东北全面振兴,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还要靠深化改革。因此,东北地区各级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就在于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获得应有的价值回报。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切实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开放意识。

第三,创新主导,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单列一部分,足见其重要性。东北地区各级干部,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和优化科教创新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产业园区,加强对口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要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促进央地融合发展,更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第四,安全保障,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东北地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定位,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赋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东北振兴和“五大安全”的价值取向,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深入落实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大任务,一要健全国家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提升国防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能力和效率;二要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地位;三要依托东北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加强湿地、草原、海洋生态保护,构筑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四要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绿色新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发挥能源通道重要作用;五要对接国家战略需要,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完善自主研发体系,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贡献力量。

第五,深化合作,加强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强调要“构建跨行政区域合作发展新机制”。党中央提出的区域重大战略“六个支撑带”以及“四大板块”,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新时代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各级干部要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值得指出的是,东北地区尤其要深化与京津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交流,深化对口合作机制,探索“飞地经济”“园中园”等共建模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内外衔接能力。东北地区相关省份可以与国家其他重大区域战略,共建能源通道、物流通道及科技创新走廊,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此外,东北地区还要加大人才振兴力度,着重招引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高端人才、行业领域专门人才等,落实医疗保障、子女教育、安居住房等高层次人才政策,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体系,确保东北地区在新时代能够重振雄风、再创佳绩!

课题组组长

周跃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宣部高端智库专家。曾在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政策研究室挂职一年。曾担任福建三明市委副秘书长等职务。谷文昌干部学院等多所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课题组成员

张田收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总编辑

刘晓文 《大连日报》执行总编

杨晓猛 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李崇峰 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