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幅生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画卷
——我省唯一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纪实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深化立法领域改革”。作为辽宁省唯一一家全国、省、市三级立法联系点,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从建设伊始,就得到各级人大常委会和大连市委、西岗区委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肩负使命,不负所托,人民广场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立足街区实际,认真扎实开展工作,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为此,本报今明两日特别推出“走进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专版,聚焦“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设和发展,展开调研与思考。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于艳新
8月的大连,暑气仍浓。西岗区永丰街36号有“点”燃。走访调研、参观学习、座谈交流……最近几天,这里接待了很多客人,有全国、省、市、区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市委、区委领导,有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记者,还有来自兄弟城市、兄弟单位的朋友。这里确实有“点”不一般。它是辽宁省唯一的“国字号”立法直通车;它打通民意表达“最后一公里”;它让“高大上”的立法工作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点”,就是人民广场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
完善制度“勾”线条 探索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走进人民广场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悬挂在醒目处的工作体系、制度规范和功能定位等文字板和示意图格外吸引眼球。人民广场街道把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使立法工作在各个环节都能听到群众的声音,确保工作落实落地。
明确“1+3+1”工作体系。第一个“1”,是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依托“党群一张网”开展工作;“3”,是建强立法信息员、专家人才和顾问单位“三支队伍”;第二个“1”,是开通“立法直通车”网上意见征集平台。
用制度规范运行。省、市、区三级人大常委会分别出台了《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管理办法》《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西岗区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推动立法点建设规范高效。制定了立法点工作职责、意见征询实施办法、立法信息员管理办法等10余项规章制度。强化力量配备,从法院、司法局等部门选优配强专业力量,探索实行法律工作者轮值制度。省、市、区三级人大常委会每年下拨专项经费,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拓展“六平台两基地”功能定位。将立法点功能进一步丰富为集“立法以民为本的实践平台、立法民意表达的直通平台、人大立法实践的联动平台、全民普法用法的宣传平台、议案建议产生的研讨平台、人大代表的学习交流平台”于一体的“六大平台”。依托大连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立网上办理系统,累计征集意见建议321条,其中为立法点建设提出意见建议26条。市人大常委会在此建立了大连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有效推动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更完善、路径更畅通、内涵更丰富。
创新方法“调”色彩 畅通立法征询的实践路径
“别看我岁数大,可腿脚利索,我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信息员熟悉社区情况,走街串巷向社区民政专干、低保户等收集了不少对慈善法修改的意见建议。”新修改的慈善法将于2024年9月5日起施行。提起这部法律的修改,77岁的居民张桂珍的嘴角上挂着满满的成就感。
为了让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转更灵活,让广大群众能够通过“好路子”提出“好点子”,街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拓宽群众参与立法的路径和渠道。
首创“十步工作法”,可圈可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意见征询为例,当全国人大法工委发布征集任务后,立法联系点第一时间开展前期解读,分析梳理当中涉及到的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监护人、学前教育的机构以及校外的培训机构。深入到幼儿园、社区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教育部门、人大代表、幼儿园教职工、家长等各方意见建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征求意见的形式,进行意见收集。工作人员将收集上来的信息逐条比对,形成意见征集初稿。邀请在连高校智库,进行“民言民语”和“法言法语”的双向转换。报告整理之后,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另外,立法联系点根据前期整理的方案、调研背景,征求意见建议的原稿等原始材料进行档案梳理,方便后期草案发布之后的比对工作。在征集意见的过程中,也注意收集立法故事,及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新闻发言人记者会进行汇报整理,进一步加大立法宣传的力度。显然,人民广场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已经建立起立法前、立法中、立法后环环相扣、井然有序的全链条运行机制。
开通线上平台,同时丰富线下征集方式。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开辟云端通道,开展在线征集,通过电脑PC端、手机客户端、公众号同步运行的方式,把相关法律草案精准推送到立法信息员、网格员、专家手中,实现了线上发布、线上接收、线上反馈,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也节约了大量时间。与街道所辖黄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同体联建立法点活动阵地,让更多百姓了解和参与其中,依托代表家站、“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法治超市等平台,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立法工作意见、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集。打造了13个立法议事小院,基层群众在唠家常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表达真实想法,这样的“烟火气”有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让立法更接地气。两年来,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草案,组织召开小院议事、板凳会、居民恳谈会等36场次,700余人参加。
汇智聚力“描”纹理 延伸广泛参与的立法触角
今年6月,人民广场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又办了一件大事:评选表彰了20名优秀立法信息员。当辖区居民群众在表彰活动中得知,这20人的建议意见均被不同程度地采纳的时候,纷纷投来赞赏和钦佩的眼光。基层群众参与立法征询的积极性,也得到进一步鼓励和调动。
以上是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拓宽基层参与立法征询的广度、深度和高度的缩影。为了广泛动员,攥指成拳,发动更多居民群众、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基层立法联系点亮出“三张牌”。
一是突出群众性。依托“党群一张网”,组建了涵盖楼组长、网格员、“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志愿者、普通社区居民等在内的立法信息员队伍,从最初的几十人已经扩大到500人,其中,年纪最大的79岁,最小的27岁。
二是突出专业性。人民广场街道辖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拥有79家律师事务所和2320名公检法司从业人员、律师。立法点依托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选拔了一批专业人才参与立法工作。设立了法律咨询专家库,把 52名优秀法律专家纳入“神经网络”,聘请了10家具有代表性的顾问单位作为外脑智囊团,把“法言法语”与“民言民语”进行有机转换,让基层群众谈得出问题、提得了建议,提高了意见建议征集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三是突出广泛性。探索形成“三动”模式,以立法联系点为原点,以西岗辖区为半径向外拓展,以点带面,纵向发动全区各街道、社区、网格和代表家站,横向带动18个省、市级立法联系点,辐射联动大连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在连高校法学院、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立法征询。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法学院以及西岗区所辖街道社区均被确定为联系点的联络站,全区474个网格被确定为信息采集点,点站结合,全方位吸纳民意、汇集民智。
有机融合“绘”全景 提升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
立法直通车也是民意直通车。基层立法联系点应充分发挥基层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此,街道聚焦“三个融合”,使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成为服务群众、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平台。
将立法和普法有机融合。建立常态化普法宣传机制,设立了集调解、公证、咨询、援助、宣传于一体的“法治超市”。壮大普法志愿服务力量,组建法律志愿者队伍14支,138人积极加入。开展普法大讲堂、“法之声”论坛、以案说法、法律故事进社区等主题活动329场次,受教人数达2.5万人次,引导广大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将立法和调解有机融合。化解矛盾纠纷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重要手段。立法点充分发挥阵地作用,设立了“金钥匙调解室”,组建了涵盖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辽宁省金牌调解员、法官、律师、人大代表等在内的“十大调解员”队伍,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两年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26件,调解成功率达99.5%,立法联系点逐渐成为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的基层治理平台。
将立法和民生有机融合。在立法征询过程中,立法点将立法信息前置,聚焦民生小切口,关注治理大问题。在居民议事会、党建联席会、代表接待日等活动中,立足于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广泛了解发现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立法征求意见的前期调研奠定良好基础,推动立法点建设与民生改善、社会治理融合贯通,让老百姓成为法治建设的最终受益人,有效架起民心民意的“连心桥”。
天辽地宁,山海有情,孕育了一座风光秀美的魅力之城大连。城的中部区域——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从悠长的历史岁月中走来,积淀了抗日文化、红色精神,集繁华街区与市井烟火融合、商务楼宇与老街小巷辉映,展现了高品质城区的生机与活力。值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天时”之际,人民广场街道将坚决遵循“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导,在全国及省、市、区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支持下,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深化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实践内涵,更加突出基层特色,更加注重工作实效,努力助推“国字号”立法直通车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