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实体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姜春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中共大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六个建设”目标任务中提到“建设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实体经济确立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是我市立足发展实际和未来方向,对标国家和辽宁现代化产业发展目标的战略抉择,也是建设“两先区”和“三个中心”,实现我市经济长期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可控的重要基石与有力支撑
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键在于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源泉,其对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增强竞争力,并为掌握发展战略主动权提供重要支撑。历史证明,务实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不同阶段现代化发展难题的根本手段。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再到新发展阶段,我国一直致力于多领域实体产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须矢志不渝地强化实体经济这一核心支撑,防范经济长期过度“脱实向虚”,确保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大连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侧重于船舶制造、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形成了较为完整和发达的实体工业体系。对于我市这样一个拥有深厚工业基础和独特区位优势的城市而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然要以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为基石和中心。为此,必须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通过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等多种举措,加快建设“5+4+3+1”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发展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汽车、中高端消费品工业,围绕这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物流、贸易、文旅四大服务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命安全、洁净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继续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同时,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可控的有力支撑。产业链的安全稳定既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否稳固可控,也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征。作为产业链的基础与核心,抓住实体经济就等于把产业命脉牢牢握在手中,就等于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入“钢筋铁骨”。精准把控实体经济产业链的要害环节,疏通“堵点”,链接“断点”,才能增强产业链韧性,提高防范和化解外部不确定性风险能力。我市构建稳固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应以“15+N”条产业链为重点,支持建设核心产业链条的关键节点企业,形成由节点延伸至链路,再由链路覆盖全面的密集交织、互动融合的交互式产业网络,不断增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业链韧性。
实体经济“扬长补短”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快速建设的有效举措
充分发挥实体经济优势领域的支柱和引擎作用,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促进产业价值链不断向高端延伸,能有效推进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是快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举措。
在工业领域“扬长板”,我市需继续积极推动石油化工、船舶制造、装备制造等支柱性优势产业高质量增长,进一步巩固机床、轴承等强势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市场影响力,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补短板”应聚焦精细化工、先进高端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细分产业,加大新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消费品等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在服务业领域,应紧密结合“三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在继续发展传统金融、物流、贸易、文旅业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国内外资本,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航运金融、陆海联运、航空货运、保税物流、跨境商贸、综合性高端文旅等新业态、新模式。
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是我市实体经济实现优势放大与短板补齐的重要途径。独特的地缘优势为我市深化与国内各地区产业联动和发展协同,并与东北亚国家乃至全球各地区的产业发展构建紧密联系创造了良好条件。应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部分产业转移,拓展与中央直属企业的项目合作,主动对接精细化工、新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消费品、金融、物流、贸易、文旅等产业的头部民企和外企,以项目落地促进产业发展。
实体经济“质、量齐增”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蓬勃发展的关键驱动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实体经济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持续激发实体经济创新活力,引导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转型,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这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为此,我市应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构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急需的精细化工、先进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洁净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以产业和企业实际科技需求为引领,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等在连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供给作用,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高效本地转化,进而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实现实体经济质的飞跃。
实体经济的规模与数量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张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实体经济规模与数量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是否形成产业集群。为此,我市应坚持市级统筹、市区联动机制,狠抓产业集群发展。鼓励支持绿色石化、精细化工、先进高端装备制造等头部“链主”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影响力,强化在产业链中的主导作用,辐射配套的中小企业,扩大产业集群效应。以15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条作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集群的承载骨架,持续推动“15+N”条产业链向上游、下游双向延伸,形成上下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作者系东北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