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推进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近日制定出台

渔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力争三年达到850亿元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李小华)我市近日制定出台《大连市推进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力争三年实现渔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850亿元。

围绕重点产业和布局,《方案》明确提出要充分考虑大连市海洋渔业资源容量、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聚焦全省领先、全国争先、全球创先目标,全力推进渔业产业发展提升,做到“ 三个优化”,即优化养殖空间,规范养殖秩序,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优化养殖模式,加快推进重力式、桁架类、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设施发展;优化养殖结构,扩大海参、海胆、鲍鱼、扇贝等高经济附加值水产品养殖规模。

按照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要求,《方案》确立了我市推进渔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七项主要任务:科学调整养殖结构,规范养殖品种和近海养殖密度,扩大海参、海胆、鲍鱼、扇贝等高经济附加值水产品养殖规模,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全面振兴水产种业发展,到2026年,全市创建省级以上良种场45个,繁育水产新品种16个,水产苗种产值达到50亿元;优化创新生态养殖模式,到2026年,全市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0个,年增殖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和黑鱼等苗种20亿尾以上;尽快提升深海养殖水平,充分发挥院校高科技驱动、国企硬实力带动、商家和项目单位全方位互动研发资源优势,推动深远海养殖装备设施向本土化制造发展,逐步形成并带动全市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延伸,通过政策引导,加快实施我市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建设项目,提升加工设备智能化、机械化水平;做强做亮特色渔业品牌,充分发挥渔业产业协会作用,完善大连海参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大连海鲜”品牌知名度,实现“大连海鲜”品牌增值;全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围绕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情况、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制度落实情况和养殖证制度、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进出口制度、产地检疫制度执行情况等,加强执法检查,全周期、全流程对海参、对虾、鱼类、贝类、藻类等5大类水产品种进行监测监管,保障水产品安全供给。

《方案》强调,要加强科技协作,充分发挥辽宁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海洋大学等涉海专业院校科技领军作用,提升水产苗种自主繁育空间,力争解决北方鱼类养殖品种单一等“卡脖子”问题。加强涉海院校、工厂与渔业重点企业深度合作,加快建设育繁推一体化养殖基地,逐步推进养殖设施特别是深远海养殖设施本土化制造,着力培养一批渔业领域骨干人才。加大海鲜预制菜产品研发力度,致力打造高端化、质量化食品。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