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未来产业新引擎 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吴刚 杨晓猛〛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快布局未来产业,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内在要求。

方向定位:前瞻制定未来产业培育方案。从国际趋势看,全球科技创新正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信息、生命、制造、能源、材料、空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不断涌现、应用持续深化,全球创新版图与经济结构被不断重塑。英国、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已经开始布局一系列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和规划。从国内形势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带来新的机遇,推动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进而促进未来产业不断涌现。深圳早在2013年就探索布局发展未来产业,2024年全国及地方两会期间,有26个省份部署培育未来产业, 特别是天津、广东、北京、上海、山西、河南、安徽、江西等省份明确出台了未来产业培育专项行动方案或规划。尽快出台立足我市市情的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才能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找准行动方向,助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赛道选择:因地制宜布局未来产业门类。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我市在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能源三个赛道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例如,清洁能源产业领域,围绕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以及“研”各环节引入重点企业和项目,全力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策源地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再如,新型储能产业领域,已形成了以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为代表的技术研发优势,诞生了我市首个“全球独角兽企业”大连融科储能,具备了开展全钒液流等储能技术应用场景的集聚优势。我市应因地制宜选择未来产业布局赛道,一方面加快推进“有中育新”,用新的数字技术来赋能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无中生有”,把一些前沿技术转变成实验室样品,再转变成小试中试产品,直至大规模产业化。

动力升级: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核心动力就是科技创新。我市应依托门类齐全的产业优势、雄厚的科研院所优势、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着力加快从100到1万的应用创新,重点推进从1到100的工程创新,探索参与从0到1的原始创新。特别要从应用场景、中试平台方面发力,让科技成果在不同场景“沿途下蛋”。支持高校院所搭建“概念验证中心”,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场景”走向“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撑性、商业可行性研究服务。支持科技型头部企业、高校院所,结合自身科技成果产业化实际需求,聚焦重点产业链和产业细分领域,发挥所在区域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协同共建高水平小试中试平台。支持先导区先行先试探索优化创新生态新模式,着力打造“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五位一体的“中试+”生态环境。

推进主体:促进国企“顶梁压舱”民企“敢行先试”协同发展。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加强未来产业前瞻系统部署,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强化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形成不同主体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既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也要充分释放民营企业“敢行动先试验”的动能。针对地方国企规模偏小、产业布局分散、经营实力偏弱、市场意识不足、竞争意识较弱、发展活力不够等现实问题,必须持续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升工程,国企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同做强做优主业、提高经营业绩考核导向性精准性、调动企业领导和科技人才积极性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发力技术源头、产业升级、产业生态。民营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具创新活力的生力军。要围绕辽宁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

要素集聚:推动新质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质上要求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即要素集聚需要体现“量”,更要突出“质”。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未来产业主要基于未来技术突破和场景创新,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特别需要前瞻引领的战略科学家、突破创新的顶尖技术人才、场景创造的领军企业家。我市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家组建未来产业专家委员会。发挥战略科学家在未来产业中的谋划作用,鼓励领军企业家在未来产业的探索实践。同时,还要不断发展壮大耐心资本,筑牢未来产业发展之基。扩大多元投资主体,培育适合耐心资本发展的市场环境,着力规范和引导耐心资本健康发展。积极探索设立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引导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数据要素是赋能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全方位赋能体现最为明显的领域,因此必须特别重视数据要素的布局。

基础保障:健全未来产业发展制度化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政府治理体系,优化各项政策供给,结合目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积极探索各类政策工具叠加使用,形成多种政策工具间的合力。既需在新基建方面加大资源供给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也需增添数字资源相关标准和制度的保障,还需建立购买服务机制或推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交流,以解决资源供需匹配问题。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引导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服务未来产业,深化设施、设备和数据共享,加速前沿技术转化应用。结合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布局未来产业标准化发展路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针对重点标准适时开展宣传和培训,引导本地企业对标达标,加速未来产业标准应用推广。

(作者分别系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教授)

编辑:李兆琪